苏岩礁的前世今生:本是我国的“蓬莱仙岛”,现在却被韩国占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3:36 2

摘要: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块地方:它不大,也不起眼,平时连浪花都快把它淹了;可它却在历史的长河里,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过去人们叫它“蓬莱仙岛”,如今它有个名字叫“苏岩礁”——可这个属于我们的地方,现在却插着一面别国的旗帜。

你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块地方:它不大,也不起眼,平时连浪花都快把它淹了;可它却在历史的长河里,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过去人们叫它“蓬莱仙岛”,如今它有个名字叫“苏岩礁”——可这个属于我们的地方,现在却插着一面别国的旗帜。

说出来挺扎心的,但这就是事实。

苏岩礁,不是最近才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的,它的名字,在清朝的海图里就有了踪影。再往前,甚至连唐代来中国的使节、商船也曾在文献中提到过它。而更久以前,它就是江浙一带渔民口中的神秘海上石礁,是他们出海归航时的方向标,更是流传在民间传说中的“仙山”。

可惜的是,千年的故事还没讲完,主角却已经换人了。

苏岩礁的地理位置,其实并不复杂。它位于东海大陆架之上,靠近江苏和上海外海,具体来说,大概在崇明岛以东150海里、舟山群岛童岛东侧132海里附近。这片海域原本就是中国渔民世代出海捕鱼的范围,别看它是一块低潮时还在水下的礁石,但它确确实实写在了清末的北洋水师航图上。

而在更早的记载中,像《太平御览》这些古籍里,都曾用各种方式描绘过东海中“仙岛”的形象,那种形象,和苏岩礁如出一辙——“远海之上,水天一色,有孤石独立,若隐若现”。虽然古人用的是浪漫化的说法,但地理方位、描述细节都对得上。

对生活在这片海岸线上的人来说,苏岩礁从来不是抽象的坐标,而是一种记忆的依托。

打个比方,它就像你家门前一棵从小看到大的老槐树,它不吵不闹,就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看着时代更迭。

但这样的“看着”,有时候就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没人管。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阶段,国力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海洋开发。与此同时,韩国却开始了对苏岩礁的“蚕食式行动”

1970年,韩国国会通过了一份名为“第四水下开发区”的法案,把苏岩礁所在的海域,悄无声息地划入了他们的“经济开发范围”。这个法案没有国际认可,也没有和中国协商,更没有经过任何联合国组织的界定。

可以说,他们就是“先划再说,等你发现时我已经占上了”。

1987年,韩国进一步动作,在苏岩礁附近设立了一个浮标。这看似只是个导航工具,其实却暗藏玄机——这种行为,国际法上叫做“行政管辖的延伸”,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开始把这片海域当作自己的后花园在打理。

而2000年以后,韩国更是加速布局。他们在苏岩礁南侧海底,投入巨资,建起了一座76米高的钢筋结构平台,名曰“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还插上韩国国旗,架设雷达和监测站,甚至配有直升机平台。

我们说句实话:这哪是科学基地?这是明摆着建了一座海上堡垒。

而你要问这块礁石现在的样子?从卫星照片上看,早已面目全非,周围布满了人造结构,昔日传说中的“仙岛”成了另一个国家的海上哨所。

在采访中,我们曾听到一位江苏启东的老渔民讲过他年轻时的故事。

他说,过去他们出海,船上没有导航,全靠经验和望远镜。每次到了外海,他都会找那块水下石头,“那块地方有暗礁,水浅,一到那附近,海的颜色就不一样”。

“我们祖上都说,那地方就是‘仙岛’。”

后来,不让去了,也看不到了。再后来,韩国人插旗子、建平台,他们听广播才知道,那地方变了。

“变归变,那地方本来就是我们的。”他抽着旱烟说,眼里满是无奈,“我们都记得那块石头长什么样子。”

很多人会问:苏岩礁不是在公海吗?不在中国的领海范围之内,争这个意义大吗?

其实这是个误区。

虽然苏岩礁在海面以下,但它确实坐落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之上,是中国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属于其主权延伸的范围,尽管它可能延伸到公海上方,但只要它在地质结构上属于该国陆地的自然延伸,该国就有优先开发权和主权主张。

而中国早在1951年后就有大量海图标明了苏岩礁的位置,并且进行了实际勘探与航行记录。1963年,中国万吨级货轮“跃进号”正是在苏岩礁附近搁浅,这也是最直接的“地理铁证”

可是在主权争议这事上,谁能长期驻守、投入建设、进行“实质控制”,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韩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从2000年开始,投入不惜重金。他们不是为了科研,而是为了稳住这块蓝色领土的脚跟。

中国当然也不是毫无作为。

从2006年起,中国对苏岩礁进行了更深入的舆论回应与外交谈判,并在联合国提交相关海洋地理资料,提出主权主张。

同时,在东海进行的“蓝色国土”海洋调查计划中,苏岩礁也是核心区域之一。中国的主张一以贯之,从未放弃。

问题在于,面对对方的“既成事实”,我们想要拿回它,已经不是一纸声明能解决的了。

现实就是这么无情。在国际博弈中,主权争议的解决,往往不靠对错,而是靠力量与策略

我们也许会觉得憋屈,觉得委屈,但中国这几十年在海洋权益上的谨慎与克制,是战略上的选择,更是为了避免激化局势、陷入冲突的现实考量。

进入2025年,苏岩礁周边局势再度升温。我国在苏岩礁附近新建了一座钢结构海上设施,用于开展海洋气象监测和科研活动。该设施尚未命名,但其选址、规模以及长期部署的意图引发韩国方面高度关注。

韩国海警于2025年初尝试接近该区域进行“常规巡查”,但遭到中方海警船拦截和警告驱离,双方一度形成对峙。韩国外交部随后发表声明,称中国“单方面行动不可接受”,要求中方“立即停止相关设施建设”。中国外交部则回应称,苏岩礁为中国大陆架的一部分,中方在相关海域的活动“完全合法、合理、合情”,并强调将继续维护自身海洋权益。

有专家认为,这一变动或将促使中韩就东海划界问题重新展开接触。

结语

苏岩礁也许只是海面下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它不是南海岛礁那样的热带风光,也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它的意义,远不止地理坐标那么简单。

它是记忆,是方向标,是民族心头的一块印。

有人说,苏岩礁离我们很远,那些事情和日常生活没关系。

可如果连“最熟悉的陌生礁石”都可以被别人随意插旗,那下一个呢?我们还能忽略多久?

正如亦舒那句写得很沉的句子:“再没心思,也得从头开始,活着的人要活下,从头收拾旧山河。”

收拾旧山河,不是情绪口号,而是要清楚地认识现实,厘清历史,做好准备,稳扎稳打。

苏岩礁,终究不会被忘记。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它会以本来的模样,回到它该在的位置上。

来源:枕梦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