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0年开始,多恒系统市场经历了从狂热到分化的剧烈震荡,早期厂商多采用“热泵+新风+毛细管网”的简单叠加模式,导致温湿度控制失衡、能耗过高、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频发,在此前制冷展上,各品牌虽通过场景化展示赢得关注,但仍被诟病为标准化不足的定制化工程。这种技术
从2020年开始,多恒系统市场经历了从狂热到分化的剧烈震荡,早期厂商多采用“热泵+新风+毛细管网”的简单叠加模式,导致温湿度控制失衡、能耗过高、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频发,在此前制冷展上,各品牌虽通过场景化展示赢得关注,但仍被诟病为标准化不足的定制化工程。这种技术路径的混乱直接导致市场对五恒系统的认知分裂:消费者期待的是“空气操作系统”,而企业交付的往往是“设备集合体”。
多恒系统的安装复杂度远超传统暖通设备,需要设计、施工、运维的全链条能力。但早期市场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导致“重销售轻服务”的畸形发展。这种渠道能力与产品复杂度之间的鸿沟,使得多恒系统长期困于高端市场,难以向大众住宅渗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则被视为“好房子”的标准,从高度、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维度提出新要求,预示着智能、舒适、绿色的居住模式将成为新型生活方式的标配。
同时随着暖通品牌纷纷推出各自的“多恒”解决方案,多恒市场的发展虽步入快车道,但也暴露出一些现实挑战。行业长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导致厂商陷入自证的怪圈,部分品牌将普通空调包装为五恒系统,仅通过增加新风模块或物联网功能便宣称实现“五恒”,实则温湿度控制精度不足,这种无序竞争不仅消耗了市场信心,更让真正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而在2025中国制冷展上,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作为高端舒适家居代表的“多恒系统”露出量极少,在笔者印象中,仅天加和松下两家展出了其多恒产品。而这种厂商的“失声”,折射出多恒系统产业正在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在本届制冷展上,作为净化领域专家的天加发布其Airnext五恒空气生态系统,相较于其它五恒系统的突破在于“技术生态化”与“数智化”,其核心技术Trinity春缇三位一体离子净化模块,采用正负离子主动捕获与分解机制,破解了传统滤网式净化的物理拦截局限。同时该系统通过中央空调、地暖、新风三大核心系统的深度整合,同时与天加自主研发的智慧物联平台形成动态联动,而非系统组成的简单堆砌,使温湿度控制精度以及新风换气频率与人体活动需求形成智能响应,将单一产品应用场景整合升级为家居空气生态系统的“系统管家”,这种“系统管家”模式,标志着行业进入“软件定义硬件”的新阶段。
松下则是在2025制冷展上正式发布6恒气候站全新升级系列。据松下电气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空质商品总括部长邓育涌介绍,6恒气候站全新升级系列支持照明系统联动控制,通过“白天清爽”“夜晚放松”等场景化模式,打造“自然疗愈”级居住体验。
不难看出,多恒系统的技术内核正从硬件创新转向数字系统化解决方案,也印证了多恒系统正从单一环境控制设备进化为人居环境操作系统。
除此之外,AI在五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依托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实时收集并分析系统运行数据和环境参数,AI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控制策略,实现更智能化的环境管理,在控制领域,本届制冷展上部分厂商更是推出了针对五恒系统的专业控制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物联网平台持续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将数据反馈至云端算法优化系统运行,运用AI数据分析趋势提前设定,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变,本质是将多恒系统从“一次性工程”变为“持续性服务”,或许有望为运维增值和数据分析的新盈利点。
2025制冷展从天加Airnext的生态五恒,到新一代的松下六恒,技术创新正以“软件吞噬硬件”的方式重构产业生态。当五恒系统开始输出健康数据增值服务、参与建筑碳交易、甚至定义空间美学标准时,其角色已从环境调节设备升维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操作系统。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