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价耳环”事件,人民日报发文:真要违了法,离职照样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4:35 2

摘要:这些人耍的小聪明,以为辞职报告一递,组织关系一转,就能把吃进去的黑钱洗干净?做过的脏事抹平了?人民日报这次把话撂明白了:甭管是提前退休还是主动辞职,但凡在任上伸过黑手,就算人跑到天涯海角,照样追责!

关于“高价耳环”事件,5月20日人民日报掷地有声:真要违了法,离职照样查!

现在有些干部玩的花样真不少,前脚还在台上大谈理想信念,后脚就突然"急流勇退"要下海经商。老百姓看着都纳闷:捧着金饭碗不要,这是图啥?

后来才看明白,这哪是什么转型创业,分明是看自己那些贪污受贿的烂账捂不住了,想借着辞职搞"安全着陆"。

这些人耍的小聪明,以为辞职报告一递,组织关系一转,就能把吃进去的黑钱洗干净?做过的脏事抹平了?人民日报这次把话撂明白了:甭管是提前退休还是主动辞职,但凡在任上伸过黑手,就算人跑到天涯海角,照样追责!

说到底,辞职报告挡不住反腐利剑,下海经商洗不白违纪事实。终身追责制就是悬在这些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耳环"事件,背后牵扯出的水越来越深。焦点已经从女星黄杨钿甜佩戴的疑似230万梵克雅宝耳环,烧到了她父亲杨伟身上——这位曾任雅安市民政局副局长的公职人员,当年到底有没有染指地震救灾钱?

现在全网都在追问三件事:当年老百姓捐给雅安地震的19个亿到底花哪儿去了?国家拨的几百亿重建资金账目清不清楚?最要命的是,现在有群众质疑杨伟任职期间,经手的芦山县体育馆重建等项目存在猫腻。

虽然杨伟连夜发声明,赌咒发誓说自己当年只管殡葬和行政区划,压根没碰过灾后重建的钱袋子,还撂下狠话"有问题我负全责"。但网友扒出他2013年明明挂着"雅安灾后重建社会管理服务组副组长"的头衔,这职务要说和重建完全没关系,实在让人犯嘀咕。

至于那对引爆舆论的耳环,现在成了罗生门。

杨家父女咬定是假货,说已经封存等鉴定,可网友算过账:住着深圳1.8亿豪宅,戴40多万卡地亚镯子的家庭,女儿戴个假首饰出门走红毯?更别说黄杨钿甜自己直播时说过耳环是"拿妈妈的",现在改口说是高仿,这弯转得也太急了点。

真要验货其实很简单,把当初的购物发票亮出来不就清楚了?但到目前为止,除了空口说封存,杨家还没拿出任何实质证据。

现在关键是要查三本账:查清当年19亿捐款明细,审计几百亿国家拨款流向,更要查清楚这对耳环到底是真是假——毕竟老百姓的善款里,可有一分一毫变成了明星身上的珠宝?

这件事确实越扒越有蹊跷。先说黄杨钿甜在成人礼上的炫富行为,其实大伙儿原本也没想揪着小姑娘不放——毕竟谁家孩子考进中戏前几名,父母给置办身漂亮行头也正常。

可问题是这对耳环实在贵得离谱,按她家明面上的收入根本说不通。要知道她爸杨伟八年前辞去公职下海,就算在深圳开公司,短短几年能攒下住1.8亿豪宅、戴40万手镯的家底?这赚钱速度怕是股神巴菲特都得甘拜下风。

网友现在化身"民间纪委",顺着工商登记摸出了大料:杨伟名下最值钱的公司,在舆论发酵后火速变更了法人和大股东,这种"金蝉脱壳"玩得比魔术师还溜。

更绝的是四川慈善总会的回应,非说当年负责灾后重建的杨伟和现在的富豪杨伟是"同名同姓两个人",结果被网友扒出两人手机号、支付账号全对得上号。这就好比说天底下有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还偏偏都落在同一个地方——这话说出来谁信?

现在最吊诡的是,所有相关单位都在打"太极拳"。雅安有关部门急着切割关系,慈善总会装傻充愣,当事人杨伟始终躲在幕后。其实要破局特别简单:让慈善总会那位办公室主任杨伟露个脸,开个记者会晒晒身份证和工作履历,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可他们宁可让全网猜谜,也不肯出来走两步,这不是明摆着心里有鬼?

关键证据指向杨伟当年在雅安市投资促进局(现在改叫经合外事局)的时候,明明就是灾后重建项目的对接人,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上还留着签字呢。可他现在硬说自己没沾过重建项目,这不是把网友当三岁小孩糊弄吗?

其实大伙儿盯着这家人不放,真不是眼红他们住豪宅开豪车。就冲小姑娘演的33部电影,真要凭真本事挣钱买珠宝,谁也没话说。

可问题是他家这泼天富贵来得实在蹊跷——一个辞职八年的前公务员,突然就成了坐拥数亿资产的商界大佬,这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现在全网化身"朝阳群众",把雅安地震重建的旧账翻了个底朝天。19亿捐款加上国家拨款几百亿,这些钱当年到底有没有装进某些人的口袋?网友们较真的不是杨家戴不戴230万的耳环,而是怕全国人民的爱心捐成了某些人的"启动资金"。

眼下最焦头烂额的估计是雅安当地部门。查吧,牵涉几百亿资金的大窟窿,搞不好得掀翻一船人;不查吧,几亿网民盯着呢。听说雅安市纪委已经表态"正在处理",但这话说了跟没说似的——是准备查个水落石出,还是打算冷处理等风头过去?

要我说,现在最该出来走两步的就是杨伟本人。既然敢在声明里赌咒发誓"有问题负全责",倒是把当年经手项目的台账拿出来晾晾啊?真金不怕火炼,要是真清白,何必急着变更公司法人玩"金蝉脱壳"?这波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心里有鬼。

现在公众关注的焦点早已超越明星炫富本身,而是直指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公职人员家庭巨额财产来源是否经得起阳光检验;二是当年举国关注的救灾资金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目前最关键的突破口,就在于当地监管部门能否给出具有公信力的调查。若杨伟家族财产确属合法经营所得,大可以亮出完整的纳税记录、企业营收报表——毕竟在深圳经营多年,跨境电商的流水、完税证明都是现成的证据链。反之,如果连公司法人变更都要连夜操作,面对质疑始终避重就轻,难免加深公众疑虑。

值得肯定的是,网络舆论正在推动事件走向深水区。现在不仅是网友在当"侦探",更倒逼着相关部门必须直面历史旧账。雅安纪委那句"正在处理"的回应,既不能成为搪塞舆论的挡箭牌,也不该是漫长等待的开端。要知道,涉及数百亿重建资金的问题,哪怕查清1%的疑点,都关乎着千万捐赠者的信任。

说到底,老百姓要的不是"仇富",而是"服众"。只要监管部门能用实打实的银行流水、项目审计报告来回应质疑,用司法鉴定确认那对耳环的真伪,真相自然会水落石出。

法律只相信证据,而时间终将证明:清者经得起放大镜审视,浊者逃不过阳光暴晒。

我们不妨给调查留出空间,但绝不容许真相永远沉默在档案柜里。

来源:一言二拍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