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算法优化向善,让用户不再困于“信息茧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5:27 2

摘要:“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风险,中央网信办督促指导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

备受关注的平台算法问题,有新消息传来。

据央视新闻报道,“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风险,中央网信办督促指导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

而这也得到了平台的积极响应。近日,抖音、小红书、微博、快手、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平台围绕正能量内容加权推荐、用户自主选择权保障、推荐内容多样性优化、提升算法透明度等核心环节,系统性优化完善多项功能,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所谓算法,本质上只是一种计算模型,将用户的各种行为进行量化排序,从而找出一个最优解。算法的目的是更有效率的优化:比如算法得出了你爱看古装剧,那么在推荐时就多一些相关内容,既提高平台的“触达率”,也减少本人的“检索量”。

但问题在于,算法的滥用很容易催生出信息茧房,进而导致观点极化——用户被内容类似、观点相近的产品饱和式投喂,那么认知也就容易被单一叙事所塑造。同时,算法也常被平台所利用,导致屏幕前的信息不再是“你想看的”,而是“平台想让你看的”。

这些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体现了出来。比如一些网络谣言的传播,不少都是因为算法聚合的影响。算法将虚假信息、极端言论高频度地向用户投放,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信息空间:当用户看到“有很多博主都这么说”,那么“这就是真的”。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展现,就是大数据杀熟:平台将用户分门别类,对于需要留住的新用户,便以低价相诱导;对于老用户,既然“忠诚度”够高,那么价格更高一点也无所谓。平台之所以可以这么精准识别,就是依赖精度极高的算法,对用户细致地标签。

而更关键的是,算法对数字生活的掌控,人们是不自知的。算法不会自报家门,人们看不到透明隐身的算法,也并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出现,究竟是基于何种逻辑,那么就很难产生一种理性的、反思的网络素养,面对这种技术差也难有真正的反抗之力。

曾经在网络上还兴起过一个话题,即年轻人试图“反向驯服算法”——在网络上故意留言“价格太贵了”“不降价我不买”,通过“哭穷”来骗过算法。不过专家的意见更扎心:“这种做法反而会让算法更加‘精明’。”

由此可见,相比于网民自发的“抵抗”,社会集中力量的专项行动更有必要。本质上这是通过强有力的整治,倒逼平台将算法透明化、公开化、合理化,帮助人们夺回网络生活中的主动,不再轻易受到算法的摆布。

从平台的一些具体措施也能看出这一点。不少平台都推出了相关优化功能,一方面让用户清晰了解推荐逻辑、上榜规则等,另一方面也为用户设置了更多的探索功能,还给用户主动选择信息的权利。相信有了这些功能的优化,用户对于自己“在看什么”“能看什么”“为什么看到”会有更清晰的了解。

当然也应当看到,虽然专项行动取得了进展,但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平台仍要持续发力,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推动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是迅猛的,今后有可能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也说明人们和技术的博弈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动态的过程:监管要时时在场,平台也应当有充分的自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人们更有底气、更加从容地生存于这个由技术搭建而成的信息空间。

特约评论员 易之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