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2018年到2020年,亏掉了1500万,然后在2020年的5月份,开始做抖音短视频,于是有了几万,十几万,100万的粉丝。
今天聊聊IP。
最赚钱的一定不是IP, IP只是别人赚钱的一个道具,流水线上的一个零部件。
我在2018年到2020年,亏掉了1500万,然后在2020年的5月份,开始做抖音短视频,于是有了几万,十几万,100万的粉丝。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就是把抖音短视频的流量加到了私域。我加到了70万的私域,为了消化这么多的私域,构建了200人的私域团队,你看这就是过程。
所以我对于一个IP如何生产内容,如何去做流量如何去变现,完全是在一线。
我自己又是IP,又是操盘手,公司的各种事情都要去搞定,我深深的认知到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
一个IP最大的能量,其实就是做内容做流量,但是把流量这件事情做好,需要把几乎所有的精力全部消耗进去。
当你把时间花费在这里,那么在管理公司上面的时间就会变得很少,这个就是一个不得不做出来选择的问题。
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 IP,是操盘手又是IP,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并且如果是把整个企业的兴衰,全部都寄托在一个IP身上,这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最牛逼的方式,如果从赚钱来去讲,就是把IP当道具,而不是把IP当成是原点,当成是灵魂。
我身边有一个兄弟是做升学MCN的,他的体量一年在3个亿,所有的业绩都是通过IP换来的,但实际上他自己根本也不是IP,他仅仅是一个操盘手。
一个操盘手运营了十几个,几十个IP,一堆十几个,几十个IP构建起来的线上的流量,还有私域的转化体系,这个玩法更加的高级。
那如何去把一个又一个的IP孵化出来呢?
这里的核心点根本就不是孵化,根本就不是概率,核心是确定性的流程。
所有能够批量化孵化的IP,一定不是靠选择人,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失败的可能性和概率。
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只要你能够把行业内已经爆过的话题和选题,做成是行业的爆款素材库,然后流水性的做二次创作。
这些工作全部是由,中心化的文案团队来完成的。加工成可以念出来的口播文字逐字稿,把这个工作做完,那么就具备了流水线生产IP的条件了。
再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去招募IP,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个IP最大的职责,并不是去生产内容,他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把交给你的文案,表现出来, IP是一个演员。
你看,这个就极大的提升了IP的孵化成功概率。这里面最大的底层逻辑就是,所有能够爆过一次的话题,还可以爆无数次。
基于已经爆过的选题,做连续不断重复的二次创作,就是能够做大播放量,不断做大粉丝量的核心方法论,没有之一。
当你掌握了这个方法论,你就可以垄断任何一个垂直赛道,这个就叫做是垂类MCN的核心。
上面我说到的是,我身边这个做升学赛道垂类MCN,换做其他的一些赛道也都完全成立。
还有一个做财税MCN的兄弟,他也是这样的工作模型,把财务这个垂直赛道里面的行业热门选题,做成了自己的素材库,也是中台化的文案,流水线生产模型,找了一堆在各个公司里面懂财务的人,批量化的复制,这个垂直赛道的IP,也是至少做到了1000万粉丝的体量。
那换一个赛道呢?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我一直说对标是有两种的,一种就是完整对标,就是相同的行业,相同的打法,再来一遍。
另外一种就是跨界对标,行业可能有区别,但是打法可以一模一样。
所以你经常看到,非常多几百万,千万级的网红,发出来的某一条短视频,为什么你就觉得有那么一点熟悉的感觉呢?核心的原因,这个话题,它就是在之前爆过很多遍。
热门的话题永远热门。有一首歌叫《搀扶》,最近很火,这首歌的作词作曲者叫马健涛,我最近每每刷到这个人,我就觉得心里一股难受劲儿。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一类型的口水歌,实在是拉低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水准,但偏偏就是这一类的口水歌,才能够在短视频这个快速传播时代流传起来,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呀。
我是属于在很多年前,都一直听打口带的人,那个年代,所有的歌手都是创作者,他们都是出的专辑,都是10首歌,分成了A面和B面,这10首歌的排序都会有讲究,他会带着一个听者的情绪上上下下,起起伏伏。
但是现在你看网络上的这些流水歌,幸好有刀郎这样的歌手存在,对于这样的歌手,不是欣赏,而是敬佩和膜拜。
不说这些事情了,再收回来,就说马健涛这个歌手,他为什么能够屡次写出来,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爆火的歌曲呢?
核心的逻辑其实就是一个曾经爆过的旋律,也可以再次爆,这个跟今天的爆款短视频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他就是爆款元素,拿出来在呈现依然还会爆。
包括海来阿木这个歌手,也都是采用的这种手法,真的是头大。
我真的相信这个世界是劣币驱逐良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是也再次说明了一件事情,很客观,你是一瓶好酒,和你是一瓶卖的好的酒,其实是完全的两码事儿。
它对于中间的一些元素的要求,完全是不同的。
山顶会还有一个老板是做演讲课的,一个演讲的IP在全网都有2000万的粉丝,核心逻辑是啥呢?
依然是我上面说到的这套流程,四个关键动作。
第一,构建行业的爆款素材库,第二,二创,第三,IP的演绎,第四,批量化的矩阵。
凡是这么做就起来了,凡是不这么做就起不来,包括我写公众号,也是一模一样的逻辑。
做任何事情不要看过程,不要看中间,不要看今天做了什么,会导向我们去到哪里,而是把它反过来,我们的目标是在哪里,我们要去到哪里,反过来思考我们要做什么,才能去到哪里,可能这些不是我们想做的。
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真的要去到,我们设定的那个目的地,如果是,那么就忘掉自己心里的感受。
这个世界是客观的。
来源:波波来了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