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晚,在陕西秦腔博物馆一楼,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 “国运杯”辩论赛系列初赛暨通识课程《走进音乐人工智能》学生交流展示与辩论赛精彩开赛。学生们借人工智能展示音乐创作成果,辩论队员们则跨学科展开思维碰撞,现场唇枪舌战、跌宕起伏、金句频出。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5月19日晚,在陕西秦腔博物馆一楼,西安交通大学第三届 “国运杯”辩论赛系列初赛暨通识课程《走进音乐人工智能》学生交流展示与辩论赛精彩开赛。学生们借人工智能展示音乐创作成果,辩论队员们则跨学科展开思维碰撞,现场唇枪舌战、跌宕起伏、金句频出。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辛晓红,国际辩论赛著名教练及评委、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韩鹏杰,泰和泰(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春红等嘉宾出席本次比赛。
本次课程实践活动分为学生成果展示交流环节及辩论赛两部分。在上半场学生交流展示环节中,《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学生蓝瑞淇同学以 “图片生成音乐:为你的图片配上生动的音乐” 为主题进行了成果展示。汇报简要介绍了从通过分析图片内容及风格,为其生成匹配风格的音乐作品创作过程。涵盖项目的设计思路、具体工作流程、可改进的部分等,其中核心介绍了其项目的工作原理,即由Kosmos-2模型进行图片分析、DeepSeek-V3生成音乐提示词、MusicGen生成相应风格音乐歌词创作等内容。同时,还为观众现场进行演示,并展示了部分已有项目成果。
在下半场辩论环节,正反方辩手围绕“AI音乐普及会促进音乐风格多元化,还是导致音乐风格同质化”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围绕ai音乐“多元”或“同质”的发展趋势,八位辩手旁征博引,通过对大量案例与当下热点问题的讨论展开了“唇枪舌战”,深化了观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语言交锋。经过激烈角逐,正方四辩杨子贤和反方三辩程启瑞荣获本场“最佳辩手”。主持人刘佩毅同学荣获“最佳主席”,杨益泉获得“优秀辩论赛教练”。
在点评环节,董春红律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表示,此辩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下现实应用拥抱ai技术的同时,须思考防止其普及过程中所导致的同质化问题,这对社会中的管理者、立法者、传播者等都具有极大启示——即怎么样合理运用ai且防范其对个人的创造力的负面作用。此外,她还点评道,双方辩手的辩论过程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表现力强,这种思想的交锋是当代青年成长过程中必要的锻炼,总体而言,本次辩论赛从选题到发挥都精彩。
“辩论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言语的精彩是思想的璀璨,辩论的过程亦是人类宝贵财富的交汇过程。”杨益泉评委对同学们的表现予以肯定,“ai作品是否具有情感,与ai是否有情感是两个问题。这是在本场的辩题下所必须辨析的问题,包括人在接触ai作品后是否能够产生情感等问题,都是我们论证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据介绍,《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是西安交大新增的 “智课” 通识课程,由西交大音乐教育中心曹耿献副教授、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的李东鹤副教授共同授课。该课程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授课、辩论赛、艺术家与 AI 互动、学生展示交流、音乐会以及参观秦腔博物馆等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跨学科交流与碰撞新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国运杯” 系列辩论赛由陕西国运教育慈善基金会,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教务处、人文学院联合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走进音乐人工智能》课程组,西安交通大学 “国运杯” 辩论赛会务组承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艺术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丝路新影工作室,全国思政课程名师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学)协办。
“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多样化课堂模式,体现了多元的、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这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强互动性课程,增加了学生个人思考和课程参与度,是高校通识课应有的模样,这种课堂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可参考方案。”嘉宾发言环节,辛晓红说。
该门课程的代课老师曹耿献副教授表示,此次辩论赛既是学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传承西安交大辩论赛优秀传统,将“国运杯”辩论赛做成学校人文品牌,提升西安交大学子思维能力和应变水平。
来源:文化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