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气温持续攀升,森林防灭火工作进入关键期。高坪区创新运用科技赋能、网格管控、全民参与的立体化防控模式,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森林防火安全屏障,以精准化举措织密生态"防护网"。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森林防灭火工作进入关键期。高坪区创新运用科技赋能、网格管控、全民参与的立体化防控模式,构建起"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森林防火安全屏障,以精准化举措织密生态"防护网"。
"凌云山景区森林防灭火监控画面正常,林区湿度数值稳定。"5月19日,在凌云山森林防火监测预警指挥中心,LED显示屏几乎占据整面墙壁,凌云山森林防火卡点及林区各重点监管区域实时呈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调取任意点位的720度全景影像,林区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在屏幕上更新显示。
"这套智慧监测系统实现了火情预警的'三早'目标——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区应急管理局森林防火专职副指挥长马兴玉介绍,系统集成热成像识别、烟感探测、气象监测等功能为一体,可对3平方公里重点林区实施全覆盖监控。一旦监测到异常热源或烟雾,平台将自动锁定坐标、生成警报,指挥中心可立即通过远程广播系统进行隔空喊话,同步调度最近的护林队伍5分钟内抵达现场。
在强化科技支撑的同时,该区持续夯实地面防控力量。全区划分19个森林防火责任网格,落实340名专职、4086名兼职护林员开展"拉网式"巡查。"现在每天至少要巡2趟山,重点查看防火隔离带清理情况和人员是否存在违规用火。"青莲街道护林员何青松展示着巡山APP记录,其巡护轨迹、发现隐患、处置情况均实时上传至指挥平台。
为消除监管盲区,该区创新实施"三查"机制:防火期内每日开展卡口值守动态抽查、重点区域无人机巡查、林区住户入户排查。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整治隐患76余处,清理林下可燃物30余吨,在林区道路、坟墓集中区等重点部位设置防火警示标牌140余个,构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闭环管理体系。
同时,为营造群防群治氛围,高坪区组建20支宣传小分队,通过"院坝会""村村响"等形式开展防火宣传;全区各学校利用“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广泛宣传。据了解,自进入防火期以来,累计举办专题培训4场,开展各宣传活动30余场。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完善‘人防+技防+制度防’长效机制,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区应急管理局森林防火专职副指挥长马兴玉表示。
全媒体记者 胡文婷
来源:云上高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