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西安男子生殖器被切断又成功接回的新闻冲上热搜,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惊呼"第一次听说这种手术",有人调侃"建议女同胞们别用剪刀",更有人直呼"猎奇"。但您是否想过——如果是女性遭遇类似创伤,舆论场还会如此沸腾吗?
当西安男子生殖器被切断又成功接回的新闻冲上热搜,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惊呼"第一次听说这种手术",有人调侃"建议女同胞们别用剪刀",更有人直呼"猎奇"。但您是否想过——如果是女性遭遇类似创伤,舆论场还会如此沸腾吗?
猎奇背后的性别叙事失衡
翻阅评论区,"命根子""小弟弟"等戏谑称呼层出不穷,甚至有网友将事件改编成桃色段子。这种集体围观男性生殖器创伤的狂欢,暴露出公众对特定性别器官的特殊凝视。反观女性乳腺切除、子宫肌瘤等手术报道,评论区多是严肃的医疗讨论或暖心鼓励,鲜见轻佻调侃。
更值得玩味的是,同类案例中女性伤者往往被隐去。2021年江苏某女子手指离断再植成功的新闻,阅读量不足此事件的1/10。这种传播量级的悬殊,折射出大众对"男性生殖健康"议题的病态关注。
医学视角下的器官平等
从医学本质看,所有器官再植手术都值得同等尊重。唐都医院主刀医生唐启胜强调的"断肢冷藏黄金6小时"原则,适用于手指、耳朵或生殖器等所有离断伤。显微镜下10倍放大的精细缝合,6小时不间歇的血管吻合,这些技术细节在各类再植手术中并无本质区别。
但社会认知却给不同器官贴上了价值标签。男性生殖器再植被称作"医学奇迹",而女性乳房重建术则被视为"常规整形"。这种差异认知,无形中强化了某些器官的"特权地位"。
打破猎奇思维的三个维度
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器官认知——人体每个部位都承载着同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尿道吻合术与输尿管接续术在技术难度上并无高下之分,关键都在于恢复机体完整性。
其次要警惕娱乐化叙事对医疗严肃性的消解。把创伤事件变成茶余饭后的荤段子,既是对患者尊严的伤害,也阻碍了公众医学常识的普及。
最重要的是推动性别平等的医疗话语体系。当报道女性患者时,请用同样的专业视角描述手术细节;当讨论男性健康时,请放下那些暧昧不清的隐喻。毕竟在无影灯下,所有器官都只是需要修复的人体组织。
医者的无影灯不会区分性别,社会的聚光灯更不该带有滤镜。下一次看到类似新闻时,或许我们可以先问:这个案例给了我们哪些急救知识?而不是急着编造段子。因为真正先进的不仅是医疗技术,更是我们看待生命的态度。
来源:心育心理健康辅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