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丽江市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特有物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动植物1.3万多种,是全国著名的动植物保护基地之一,被世界保护联盟(IUCN)确定为中国横断山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国家
丽江市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特有物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动植物1.3万多种,是全国著名的动植物保护基地之一,被世界保护联盟(IUCN)确定为中国横断山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境内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云豹、林麝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须弥红豆杉两种。全市共记录有动物兽类8目21科112种,鸟类17目46科446种,两栖爬行类3目14科35属51种,鱼种类5目15科70余种;维管束植物224科1120属4163种(亚种),有种子植物145科758属3200余种、药材2000余种。玉龙雪山是世界著名的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在国际上以丽江山水、地名命名的植物新种和变种上百种,丽江是全球少有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享有“高山植物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
东巴谚语:根壮树不倒,谷深水不枯。
东巴谚语:树木布满山,流水满池潭。
说到丽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还要追溯到东巴古籍文献里。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纳西民族形成了强烈的“人与自然是兄弟”的环境伦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保护习惯法,在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的东巴古籍文献之一《东巴经》中,提出了人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类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对待自然,否则就会祸及自身。其将自然保护规则赋予了神圣性,东巴经文中以各种故事告诫人们违反自然规律的严重后果,教育人们尊重自然、感恩自然、珍惜自然。
吾母村民进行春节祭天
由于传统生态保护理念的代代相传,“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已经植根丽江人的血脉,在这样的理念和习俗滋养影响下,纳西族形成了爱护自然、适度利用的行为习惯,户户养花植木,家家花好庭芳,村村田园森林,寨寨闲适恬静,保持了丽江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后人留得了青山绿水。
丽江老君山三才湖
近年来,丽江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编制实施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3-2030年)丽江市实施方案》,将全市国土面积的35.07%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重要湿地等管理实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编制《丽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有序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各项重点任务实施。稳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已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修复667个、面积881.33公顷,占需治理总面积的63.49%,加快推进234个图斑生态修复工作,面积275.32公顷。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十四五”以来,谋划并推动丽江市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丽江市滇西北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完成营造林199.69万亩,义务植树656万株,草原改良4.36万亩。106个村委会(居委会)获得“省级森林乡村”称号”。全市森林覆盖率61.2%,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3.81%,湿地保有量4.1万亩。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208.46平方公里。
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
丽江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作为“三江并流”的八大片区之一,生活着珍稀濒危物种滇金丝猴,占滇金丝猴全部种群数量的十分之一,这一支种群是最濒危的滇金丝猴基因库。
保护地团队开展猴群调查
为有效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丽江市创新“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社会公益型保护模式,开展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建设。目前,已建设3个野外固定巡护站,布设81台红外相机,组建社区监测队开展监测、巡护工作。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高山植物繁育实验室,并取得初步成果。
同时,积极探索滇金丝猴友好社区建设,以老君山利苴村为试点,打造滇金丝猴保护品牌“MISIFI弥司子”,开发生态农产品、手工艺品,建成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教育中心,开展主题自然教育和生态导览活动。目前境内滇金丝猴数量由2005年的150只增加到350余只。其次,在众多公众参与项目中“守护‘世界花园’——滇西北高山濒危植物保护公众志愿参与项目”入围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云南候选典型名单。
滇西北高山濒危植物保护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最美志愿者魏行智团队自2013年来到云南开始生物多样性保护志愿服务工作,经过长期学习与实践,凝聚了一批专业志愿者。十二年来,凭借社会组织、政府和企业微薄的资金支持,带领百余位志愿者开展了覆盖滇金丝猴、高山濒危植物的志愿服务项目,脚步踏遍了横断山区的森林和雪山,完成了高山濒危植物的生存状况考察,进行了人工繁育实验,撰写了科普文章,开展科普活动吸引公众关注和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打造“科研-保护-科普教育-传播”一体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范式。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