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现2种上海新记录!奉贤“生物户口本”首次大公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6:22 2

摘要:2024年起,上海市首次启动全面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摸家底”行动中,奉贤共设置30条陆生生物调查样线和13处水生生物调查样点,截至目前,奉贤生物多样性调查基本完成取样工作,迎来阶段性成果。 1200+物种:陆生植物501种、鸟类274种、鱼类2

1200+物种…… 多个“ 明星物种 ”回归奉贤

奉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迎来阶段性成果

今天是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来听“ 小主播”震旦鸦雀的播报:

点击播放视频

奉贤“ 生物户口本 ”

2024年起,上海市首次启动全面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摸家底”行动中,奉贤共设置30条陆生生物调查样线和13处水生生物调查样点,截至目前,奉贤生物多样性调查基本完成取样工作,迎来阶段性成果。 1200+物种:陆生植物501种、鸟类274种、鱼类22种……来查收这份奉贤“生物户口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已发现2种上海新记录

在奉贤本轮生物多样性调查中, 截至目前还发现2种上海新记录,均为昆虫, 一种为鞘圆沫蝉,一种为颗缘蝽。

左图为 鞘圆沫蝉 ; 右图为 颗缘蝽

据介绍,昆虫的调查工作由华东师范大学昆虫实验室负责,“其中缘蝽是在奉贤申隆片林采集的,沫蝉是在海湾铁路派出所附近农田采集的。”参与采集中的华师大研二学生胡天浩介绍道,“发现新记录还是很激动的。这些新发现也提醒我们奉贤乃至上海生物多样性还存在很大的潜力,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据了解,目前昆虫的鉴定工作还在进行中,未来可能还有一些新增记录。

还有这些“明星物种”

在本轮“摸家底”行动中,一些“明星物种”被调查团队的相机成功捕捉。它们的倩影,也成为奉贤生态改善的风向标。

2024年11月16日摄于碧海金沙景区;动图由AI制作

勺嘴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球仅存不到100对,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2024月12月6日摄于团结塘;动图由 AI制作

黑脸琵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数量稀少,分布于东亚地区。

2025年4月4日摄于渔人码头;动图由AI制作

黑嘴鸥,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4年8月25日摄于碧海金沙景区;动图由AI制作

震旦鸦雀,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 鸟中熊猫”。

狗獾, 是上海本土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其独特的生态角色和文化意义,成为这座城市的自然守护者之一。作为 奉贤区典型的兽类,当前繁育种群约在100~200头,已经扩散到两个栖息地以外的区域。

推动生物多样性科普走进市民群众

良好的生态肌底,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回归的可能。近年来,奉贤通过打造“森林城市”,全力推进各类绿地林地和郊野公园建设。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重要鸟类和兽类资源栖息地、迁徙保护和建设。同时推进郊野绿环,形成开放多元的蓝色网络,为生物多样性治理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推动生物多样性科普走进市民生活,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化市容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科普活动,如2025上海国际花展奉贤会场就以“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核心理念,同步启动“奉贤区生物多样性展”,通过展板介绍与主题花境的形式,引导市民“重新思考身边的自然”。

来源:上海奉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