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小甜瓜铺就康庄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6:32 1

摘要:近日,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的甜瓜大棚里,色泽饱满的甜瓜挂满枝头,瓜农们的笑声此起彼伏。46岁的章虎龙穿梭在大棚间,看着即将上市的甜瓜喜笑颜开:“一个瓜能卖10多块,这一棚1200多个瓜,收入相当可观!”谁能想到,如今的“甜瓜大王”,曾是戴着贫困帽子的庄稼汉。

近日,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的甜瓜大棚里,色泽饱满的甜瓜挂满枝头,瓜农们的笑声此起彼伏。46岁的章虎龙穿梭在大棚间,看着即将上市的甜瓜喜笑颜开:“一个瓜能卖10多块,这一棚1200多个瓜,收入相当可观!”谁能想到,如今的“甜瓜大王”,曾是戴着贫困帽子的庄稼汉。

穷日子逼出“闯劲”:偶然一瞥埋下致富种子

早年的章虎龙,和村里多数人一样,守着几亩地过活。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夫妻俩走不开,只能靠种地和农闲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2013年,因收入微薄、老人多病,他家成了建档立卡户。“钱借得亲戚朋友都怕,日子过得太憋屈。”章虎龙回忆。

2016年,一个外地客商来村里承包大棚种甜瓜,章虎龙在帮忙摘瓜装车时,发现一棚瓜竟卖了2万多元。“他们能种,我为啥不能?”眼红的他暗下决心,趁着打工间隙“偷师学艺”,琢磨起种瓜门道。

技术“卡脖子”:首战失利遇转机

当年,章虎龙用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在2亩地上搭起两座钢架大棚。可到了收获季,他却傻了眼:自家瓜个头小、甜度低,客商压价狠,辛苦一季 却成了赔本的买卖。正当他心灰意冷时,村干部上门动员他加入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包销售、有培训,这不就是希望吗?”

加入合作社后,章虎龙获得去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免费培训的机会。他连夜把种植难题记在本子上,抱着“取经”的心态学习。这次培训如同“及时雨”,从选种育苗到挂蔓采摘,全流程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第二年,他种出的瓜个大味甜,达到收购标准,两棚瓜卖了4.2万元。数着现金,章虎龙乐开了花:“这哪是瓜,分明是‘金疙瘩’!”

规模扩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

尝到甜头的章虎龙逐年扩大规模,如今他已有2座日光温室和3座钢架大棚,今年引进的郁金香、白珍珠、玉菇等新品种,首茬就卖出好价钱,预计收入8万元。

更让他骄傲的是,在他的带动下,于家湾村甜瓜种植户从7年前的82户增至290多户。村里的甜瓜皮薄肉脆、供不应求,成了远近闻名的“甜蜜产业”。

“我们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瓜前免费培训,成熟后对接超市、客商订单销售,还请主播带货。”村支书于德军介绍,这套模式不仅降低了种植风险,还打通了销路,尤其保障了脱贫不稳定户的收入。如今,甜瓜产业已成村里的“致富支柱”,2024年全村甜瓜产值超500万元。

新农人新玩法:短视频里“卖”甜蜜

除了埋头种瓜,章虎龙还玩起了抖音、快手,每天拍视频分享种瓜日常,推介崇信甜瓜。“现在全国好多人都知道我们的瓜,订单越来越多。”他说,看着乡亲们跟着富起来,比自己赚钱还高兴。

从脱贫户到“土专家”,从“单打独斗”到“产业兴村”,于家湾村的甜瓜产业见证着乡村的蜕变。正如章虎龙所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土里也能刨出‘金疙瘩’!”这片被汭河滋养的土地,正用香甜的甜瓜,铺就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通讯员 朱双双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