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满时节,风吹麦浪。5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观摩暨科技助力小麦单产提升推进会在邹平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到会。在新品种示范区,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30多个小麦新品种。
小满时节,风吹麦浪。5月20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观摩暨科技助力小麦单产提升推进会在邹平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到会。在新品种示范区,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农科院研发的30多个小麦新品种。
“我们合作社已经连续3年都种植鲁研951了。去年亩播量是20斤,采用宽幅匀播,播前播后镇压技术,浇出苗水和越冬水。现在亩穗数约60万,没有发生病害,今年亩产有望达到800公斤。”邹平市焦桥镇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夏玉富说。
在鲁研951的示范田里,小麦茎秆粗壮,旗叶宽厚,穗大且整齐。“鲁研951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好多农户看了我种的鲁研951后,纷纷表示今年秋播也要种鲁研951。”夏玉富说。
与会代表在邹平市焦桥镇无人农场观摩济麦系列小麦新品种展示田。
据了解,鲁研951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研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
据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鹏介绍,鲁研951在2022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2024年通过天津市审定,是国家骨干型小麦品种鲁原502和济麦22强强“联姻”的后代,继承了双亲优良基因和优势性状,生产上表现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好,经受住了2022年冬季断崖式降温的考验。抗倒性好、综合抗病能力突出,抗旱节水性好。
鲁研951品种,2023年秋播只有3万亩,2024年秋播达到150万亩,种植面积跻身山东省前十。小麦新品种推广创下这样的加速度,源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与鲁研公司采取的科企深度融合。
“在科企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模式下,我们育种单位通过鲁研公司遍布黄淮海冬麦区生产一线的广泛触角,第一时间获得种植户的反馈,使得我们的育种目标能够紧跟产业和市场需求,育出来的品种也更受农民欢迎。”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曹新有说。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认为,鲁研951的短时间快速大面积推广表明,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相互融合,可以显著加速了新品种走向生产的速度,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优良品种保障。
在此次观摩会新品种示范区,集中展示了山东省农科院的30余个小麦新品种,包括高产广适类型的济麦23、25、33、34、40、70,鲁研128、955,优质强筋类型的济麦44、5022,抗旱节水类型的济麦60、379等。
曹新有表示,30多个新品种现场集中观摩,有利于新品种的筛选和鉴定,也便于种植户在现场挑选自己喜欢的品种。
与会代表观摩邹平市长山镇八方农场的鲁研951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方。
据了解,山东省农科院小麦新品种观摩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2、鲁原502、济麦44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品种,都是在观摩会首次亮相并走向全国。观摩会已成为黄淮海北部麦区小麦新品种推广的风向标。
刘录祥认为,山东从小麦新品种培育数量到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济麦系列品种,从高产的济麦22到优质强筋的济麦44,再到鲁研951,在高产优质协同改良方面,在新品种储备方面,对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作出了重要品种贡献。
来源: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