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以“数字赋能、品牌引领、精准服务”为核心理念,全力构建覆盖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截至4月底,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97场,联动2.1万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0.33万个,为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搭建了“直通车
今年前4月,南昌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97场,提供就业岗位70.33万个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以“数字赋能、品牌引领、精准服务”为核心理念,全力构建覆盖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截至4月底,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97场,联动2.1万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0.33万个,为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搭建了“直通车”。
数字赋能
日前,毕业生罗依嘉兴奋地向记者分享求职体验:“‘洪城就业通’微信小程序的‘自动简历生成’功能太实用了,自动调取求职者教育经历,几分钟就能完成简历,并向现场企业投递。”“洪城就业通”还拥有“人岗精准匹配”“活动信息推荐”等功能,让求职者“一站式”享受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我市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就业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今年,“洪城就业通”数字化平台上线以来,整合人社、教育、公安等多部门数据资源,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就业大数据中心,并推出“AI数字人+真人主播”直播招聘、“云探厂”等创新功能,为求职者提供沉浸式求职体验。在今年“春风行动”期间,该平台为15.4万名求职者精准推送岗位信息,为1062家企业推荐了15.4万份简历,形成了从岗位推荐到入职跟踪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品牌引领
在“洪漂人才荟”招聘活动中,晨鸣纸业带来的月薪5000元至10000元管培生等岗位,受到不少毕业生的青睐。该企业招聘人员朱梦影表示,对于刚入职的“新人”,公司都会进行岗前培训和轮岗,发掘他们的特长,找到匹配度最高的岗位。职场妈妈冉苒通过参加“洪城就业‘职’通车”活动,成功重返职场,入职新能源汽车公司。药学专业毕业生陈月则在“百场校招”活动中找到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成功入职科技公司……
据了解,我市构建了“10+N”就业服务品牌矩阵,创新打造“百场校招”“洪漂人才荟”、洪城就业“职”通车等3项特色引才品牌,实现了对不同就业群体的精准覆盖。其中,“百场校招”活动采用政校企联动模式,推动产业链重点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洪漂人才荟”创新“文旅+招聘”模式,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秋水广场等地标打造沉浸式引才场景。特别是今年3月,南昌西站“出站即就业”主题招聘会首创“高铁枢纽+就业服务”机制,实现人才从“流动”到“留驻”的无缝衔接。“洪城就业‘职’通车”贯通企业、高校、社区,开展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等基层服务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招聘”的立体化网络。
精准服务
在我市举办的女性群体专场招聘会中,宝妈曾珊珊勇敢地投出了简历,顺利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实现了工作与家庭的兼顾。原本有毕业求职焦虑的邓紫薇,通过参加心理韧性训练与技能培训,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女性群体等重点就业群体,我市实施了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高校毕业生,实施“1311”帮扶机制,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机会和1个就业见习岗位,服务率达99.78%,帮扶就业率高达93.98%。同时,针对退役军人和女性群体,我市举办了多场专场招聘会,提供从求职指导到岗位推荐的全程服务,助力他们顺利融入职场。
此外,我市还关注返乡务工人员和新业态群体的就业需求,通过开展跨省劳务协作、举办专场招聘会与座谈会等方式,推动劳动力有序流动;针对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开展了25场线上专题讲座,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接下来,我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平台功能,拓展品牌矩阵覆盖范围,提升精准服务水平,加强与高校、企业、社区等各方的合作,构建完善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洪观新闻记者 徐景)
来源: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