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经】从野牛沟到黑山料:玉质是检验山料的唯一真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7:56 2

摘要:许多玉友在收藏中唯籽料论,认为山料不值得收藏。作为玩玉多年的资深老藏友,我认为这种观念有失偏颇。籽料固然有其独特价值,但若因此忽视山料的潜力,无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收藏和田玉的二十多年里,我既收籽料,也藏山料,两者各有千秋。若眼界足够开阔,便会发现许多山料

许多玉友在收藏中唯籽料论,认为山料不值得收藏。作为玩玉多年的资深老藏友,我认为这种观念有失偏颇。籽料固然有其独特价值,但若因此忽视山料的潜力,无疑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收藏和田玉的二十多年里,我既收籽料,也藏山料,两者各有千秋。若眼界足够开阔,便会发现许多山料的品质丝毫不逊于顶级籽料,甚至因其稳定性与性价比更具收藏价值。

籽料有真假,山料唯玉质

籽料与山料的收藏逻辑截然不同。籽料因产状特殊,天然带有皮色与形状特征,却也给了造假可乘之机——染色做皮、滚筒磨圆等手法层出不穷。籽料需先辨真假,再论优劣,门槛极高。反观山料,它生于山体矿脉,无皮色遮掩,玉质一目了然。即便产地被混淆,只要玉质的“白、油、细、糯、熟”达标,价值便与名矿料无异。即便是无名矿坑出产的山料,只要玉质媲美九五于田料,便是好料,无需借名炒作。山料之争,唯玉质是尊。

籽料市场中,“象形籽”被过度神化。一块玉因皮色形似飞鸟走兽,价格便能翻倍,这种溢价远超玉质本身的价值。山料则无此困扰,它既无皮色可造势,也无形状可附会,价值全凭玉质说话。此外,籽料皮色的追捧是近二十年的风潮,而玉质优劣的评判已传承数千年。藏家若盲目追逐皮色象形,恐将玉质这一根本抛诸脑后。

无论是山料还是籽料,玉质始终是核心。籽料虽有皮色加分,但若肉质松散、结构粗糙,终究是下品。山料则更纯粹——野牛沟因糯性封神,九五于田以白糯立足,金山料凭白度称雄,皆因玉质过硬。即便无名矿口产出同等品质的料子,时间终会证明其价值。山料收藏,本质是一场对玉质的信仰之战。

莫以产地论英雄,玉质才是成名标尺

野牛沟、九五于田、若羌黄口等山料之所以名扬四海,根源在于它们曾展现出的极致玉质——白若凝脂、糯似膏脂、细如绸缎。然而,名矿并非块块精品,野牛沟料中亦有结构松散者,九五于田料中亦见僵绺交错的次品。名矿的“光环”,实则是玉质卓越的附属品。

95于田料:

源自新疆海尼拉克矿区,以九五年出产的那一批最为珍贵,白度与糯性俱佳,但常带有僵钉,是其独特标志。

野牛沟料:

产于青海,糯性极佳,料子如年糕般温润,白度中带粉底,脂粉感强,是制作大摆件的优选。

黑山料:

产自玉龙喀拉喀什河边黑山大队奥米峡,常有水冲痕迹,部分带青花,品质上乘。

巴沙料:

俄罗斯产,白度与细腻度俱佳,但油性稍弱,块状规整,适合出手镯。

金山料:

产区广泛,金山矿历史悠久,糖白料品质极高,特别是金山小白块,白度无匹,但细腻度与油性略逊一筹。

若羌黄口料:

以能产出高品质黄玉而闻名,颜色浓烈如黄油,极具珠宝级价值。

著名矿口虽出产过优质山料,但市场打着其名号的料子品质不一。以九五于田料为例,市场上有1995年产自海尼拉克矿区95矿的上乘料子,但已近乎绝迹;也有直播间将海尼拉克矿区产山料统称为九五于田料,混淆概念;还有将整个于田地区山料都贴上“九五于田料”标签,这纯属欺诈行为。黑山料也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品质差异大。藏家如果迷信产地标签,很容易陷入陷阱。

我上手过无数山料,发现产区特征可辨却不可尽信——于田料带丝绢结构,野牛沟显粉糯底,黑山料有水冲痕,但这些特征均可模仿。最终仍需回归玉质的“五字真言”:白、细、油、糯、熟。若一块料能经得起手电透光无结构、指尖摩挲如脂膏、白度纯净无灰闷,即便无名无姓,亦是收藏佳品。

山料收藏,三条铁律要牢记

山料收藏,有三个关键要点不容忽视。

其一,玉质是核心。山料的命名往往源于其优秀品质,但不应过分迷信产地命名。即便来自不知名产地,只要品质上乘,同样值得收藏。

其二,要注重玉质与颜色。玉质要好,颜色也要纯正鲜艳。不同的山料各有特色,选择时要根据个人喜好和收藏目的来决定。

其三,料形要规整,能够成器。规整的料形便于雕刻,完整的器型更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于想要涉足山料收藏的朋友,我有几点建议。首先,要多学习、多观察,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其次,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收藏目的来选择。最后,要保持理性心态,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和稀缺性,以免陷入误区。收藏山料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耐心和独到的眼光。

来源:藏玉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