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盒马猕猴桃膨大剂超标70%究竟对身体啥影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7:58 2

摘要:2025年5月,南京市场监管局通报盒马销售的绿心猕猴桃氯吡脲(膨大剂)残留超标70%。消息一出来,不少人慌了:“这东西吃了会不会中毒?”“以后还能放心买水果吗?”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清楚——这事儿到底有多严重,膨大剂是不是真的 “洪水猛兽”。

2025年5月,南京市场监管局通报盒马销售的绿心猕猴桃氯吡脲(膨大剂)残留超标70%。消息一出来,不少人慌了:“这东西吃了会不会中毒?”“以后还能放心买水果吗?”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清楚——这事儿到底有多严重,膨大剂是不是真的 “洪水猛兽”。

先给结论:超标70%的猕猴桃,吃下去也没啥大问题。先别急着喷,咱得把道理说明白。

膨大剂的学名叫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的氯吡脲、赤霉素这些成分,说白了就是帮水果“长个儿” 的。就说猕猴桃吧,自然状态下果子可能偏小,卖相不好农民就赚不到钱。合理用点膨大剂,果子能长得匀称饱满,产量还能提高15%-20%,这对农户和消费者都有好处——毕竟谁都想买好看又实惠的水果。

有人担心“不用膨大剂的水果更安全”,其实这是误区。水果本身就会产生类似的激素(比如赤霉素),人工用的膨大剂和水果自己产生的成分没啥本质区别。而且国家允许用的膨大剂都是经过毒性试验的,只要按规矩用,不会有安全问题。

国际上有个安全标准叫“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意思是每天吃多少都不会有风险。氯吡脲的ADI 是0.07mg/公斤体重,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要吃进去4.2mg才可能有问题。

盒马的猕猴桃超标后是0.085mg/公斤,假设每天吃1斤(0.5公斤),也就摄入0.0425mg,连安全剂量的1%都不到。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每天多喝半杯奶茶——奶茶里的添加剂可能还更多呢,咱平时不也照喝不误?

再直白点说:就算连续吃一年这种超标猕猴桃,摄入的总量都远远达不到有害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把氯吡脲归为致癌物,这么多年全球都在用,从来没因为这东西吃出过安全事故。

这次事件的关键不是“膨大剂有毒”,而是品控没做好
按规定,膨大剂要在采摘前15天停止使用,让残留自然降解。盒马的猕猴桃超标,可能是采摘早了,或者局部用多了,但这是种植或监管环节的疏忽,不是膨大剂本身的错。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但不能说菜刀有罪——关键看怎么用、怎么管。

对消费者来说,买水果尽量选正规超市,毕竟有检测流程兜底。路边摊的水果看着便宜,但万一真有啥问题,连找谁都不知道。

去皮吃:猕猴桃、西瓜去皮后,能去掉90%以上的表面残留;洗干净:葡萄、草莓用清水泡一会儿,搓洗干净再吃;换着吃:别可着一种水果猛吃,苹果、橙子、香蕉换着来,风险自然就分散了。

盒马这事儿给商家提了个醒:卖东西得把品控抓好。但对咱老百姓来说,真没必要因为这事儿不敢吃水果。膨大剂是正规的农业技术,只要用得合理,不会危害健康。与其纠结“有没有膨大剂”,不如多关注买的东西有没有检测报告、是不是正规渠道来的——这才是真正该操心的 “安全底线”。

说白了,吃个猕猴桃而已,别让焦虑影响了胃口。

来源:新农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