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到底应该是怎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8:10 2

摘要:有关手机辐射的言论特别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花样,今年一条「睡觉充电要隔1米5!」的消息就冲上了热搜。

智能手机时代,晚上睡前捧着手机已是常态。

相信很多人玩手机时会猛然想到一个问题:「充电时能玩手机吗?充电时的手机辐射会特别大吗?」

有关手机辐射的言论特别多,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花样,今年一条「睡觉充电要隔1米5!」的消息就冲上了热搜。

评论区各抒己见,其中一位网友的热评就直接调侃上了:「爬下床把手机放桌上,再上床就睡不着了!」

这属实是把失眠玩明白了!

虽然乐子不少,但上个月一个关于手机辐射的实验,才是真的「吓人」了……

《目录》

「READING」

手机充电时辐射特别大?

实验数据错在哪?

什么样的辐射有害?

科普可以有趣,但不能离谱!

充电习惯要注意

这实验靠谱吗?

事情是这样,杭州《都市快报》旗下的抖音号「好奇实验室」,4月份发布了一条检测手机辐射的视频,火了!

十三万+点赞!这播放量估计都破千万了!

视频里,博主拿着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怼着手机,检测了手机在常态和充电状态下的辐射大小,发现手机在充电时辐射特别大,贴近充电口的平均值,比没在充电的手机,要高上百倍!

整个实验过程看起来挺专业,还分别检测了充电手机在各种不同距离下的辐射大小,最后得出结论——「睡觉时手机充电要隔1米5以上!」

原来早有辟谣!

看了这数据,花粉们是不是要坐不住了吧?

等等!先别急,这剧情花爸熟啊!

其实几年前,就有人发过这样的视频,当时流量就特别大。和「好奇实验室」的实验过程、实验仪器和实验结论那是一模一样:

都是用手持「电磁辐射测试仪」;

都是测了手机在非充电状态和充电状态的辐射;

都是发现手机充电时辐射非常大,要离远一些才没有辐射。

当时这条视频就影响巨大,央视都专门做了节目辟谣。

专家用几十万的专业仪器测试了,无论充不充电,手机的辐射几乎没有变化,都远远优于国标安全线。

甚至手机充电时因为电流更稳定,辐射还略小了一些!

而且,专家还用检测证明,充电手机近在咫尺或放几米远,辐射大小并没有什么改变。

相信花粉们看到这,对这类谣言能有个判断了吧?

不过,应该也有人疑惑:「为啥这些博主们测出来的数据这么吓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实验仪器不靠谱!

这些博主用的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在某宝上1、2百块就能买到。说是测试仪,实际上只能算个玩具。

手机充电线的电流会产生一个感生电场,因为工作电流的频率是国家规定的50赫兹,形成的电场就叫做「工频电场」,它和手机的射频辐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这些博主用的这个玩具级检测仪,测得的就是工频电场的强度,把它算进辐射里,属于混淆概念了!

有工作电流就会存在工频电场,如果测试220V的家用电器,比如冰箱,数据会更吓人!

电离辐射

对人体有害的是电离辐射,比如X光、核辐射这些,频率高、能量大......

短时间内大剂量暴露在电离辐射下,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红斑、脱发、出血等;严重时会造成急性放射病(如骨髓损伤、胃肠损伤),甚至死亡;

而长期低剂量或多次小剂量接触电离辐射时,会使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时会造成器官损伤,出现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损伤(如不育)。

手机辐射

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频率低很多(30kHz-300GHz),能量甚至不足医院X光的一亿分之一!符合国家标准的手机完全不用担心。

非电离辐射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也经常接触,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射频辐射:

无线电波(广播、电视信号)、手机通信(2G/3G/4G/5G信号)、Wi-Fi、蓝牙设备、雷达系

2、微波:

微波炉(正常使用下微波炉无泄漏风险,但需避免直接接触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卫星通信、天气雷达

3、红外线:

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电暖器、烤炉、遥控器、夜视仪

4、可见光:

太阳光、灯泡、LED灯、屏幕背光

5、紫外线:

太阳光(主要为UVA/UVB)、紫外线灯、电焊电弧

6、极低频电磁场:

电力线(50/60 Hz)、家用电器(如吹风机、冰箱

7、超声波:医学超声成像(B超)

工频电场

工作电流只有50赫兹,产生的工频电场,能量比手机辐射更要低得多。这是什么概念?嗯…大概就是还没有你刷手机时滑屏的静电高!

生活环境中工作电流产生的电场无处不在,根本不需要担心。

前几年发这种视频的人,可能是真的不懂。

但当时影响那么大,央视1套、2套都辟过谣,一搜就能搜到。

「好奇实验室」隶属于官媒《都市快报》,做视频不可能不查相关资料,这种视频明知伪科学却还要发,完全就是要流量、不要真理了!

更离谱的是!有理智网友留下大几百赞的前排热评,说央视辟谣过,博主明明看到还装瞎!

这种制造焦虑的流量密码,一时的热度是有了,但迟早会被反噬!

真正的科普更应该消除焦虑,而不是制造恐慌。

说到底,这些「充电辐射超标」的伪科普,和那些「震惊!吃这个会致癌」的标题党没什么区别。无非是换个包装,继续用「科学」的外衣收割流量

大家与其担心那点可以忽略不计的手机辐射,不如早点关灯睡觉——毕竟,熬夜玩手机的危害,可比辐射大多了!

1、不要在高温环境下充电,边充电边刷手机,温度容易过高

2、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和手机充电器,以免出现触电、爆炸现象

3、正在充电的手机,尽量不要放在易燃物品上,避免万一着火难以收拾 。

来源:小红花测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