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消费切换:在“小甜甜”荣宠之巅,回望“牛夫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8:18 2

摘要:新消费已经涨得让无数人怀疑人生了。根据炒股票市场先开枪再瞄准的准则, 什么是新消费?涨的就是新的 。再具体一点,看不懂的就是,没有研究框架的就是,会伙同TMT资金上车、用终局法估值,把老消费基金经理逼空的就是。

新消费已经涨得让无数人怀疑人生了。 根据炒股票市场先开枪再瞄准的准则, 什么是新消费?涨的就是新的 。 再具体一点,看不懂的就是,没有研究框架的就是,会伙同TMT资金上车、用终局法估值,把老消费基金经理逼空的就是。 有人整理了新消费的详细列表,称之为年轻人的茅台,内容如下: 我的意见是:别都信。 太多了,有些个股已经老得涂脂抹粉也无法装嫩、忝列于“年轻人的新消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而无当的列表呢? 这个是个组织学问题,跟认知没有关系,不代表人家首席分不出自己行业是小甜甜还是牛夫人 。 券商每周会有各种热点会,因为行业分类是按照新财富评选规则进行划分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曝光度,每个行业都得讲几句;很多时候公司内部的评分规则会惩戒“不参加”的行业,扣你的“协同合作”分。久而久之,“合作参与”就成了一种防御性的工作准则。 券商的联合汇报,里面顶多有一半的内容真的和主题相关,剩下都是防御性的KPI。
2, 那到底什么是“新”,什么是旧? 尽量简单地表述,我援引戴老师一句话: 靠经济强β进行渗透的是“旧”,不靠经济强β的是新。涨新消费,核心是经济β不行 。 ——额,统计局可能有不同意见,但是这些旧消费吧,只能说牛夫人确实不争气,都拖了统计的后腿。 在一片热火朝天的数据里哭诉市场太难,这和潘金莲雪夜弹琵琶有什么区别 ? 大宅门里锣鼓喧天,你哭什么意思,是暗示当家的不体贴吗? 前天国内市值最大、公认管理最好的酒店连锁华住出财报,同店下滑幅度之大,把我看撅过去了。这就是老消费很难YY的原因:消费,本来就是有业绩的,到了窗口期容易证伪;老消费的研究框架太清楚了,一看这样的经营数据,任何一个入行3个月的新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酒店是商旅的β,进而是宏观经济活动强度的β。 老消费就是这样,又清楚,又β,不给别人面子,也不给自己余地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牛夫人也曾经当过小甜甜的 。不信你看下表灰底的这些公司,20-21年的估值,也曾经鲜花着锦过。 (灰底=上市较早、上一个牛市的代表性公司;白=新消费代表) 21年上半年见顶之前, 我们也见过50倍的白酒、60倍的小家电、80倍的酱油、90倍的复合调味、100倍的眼科、150倍的医美 ,吃过见过,梦到未来 。 上一个牛市的代表性消费,到今天跌了多少,大家心里有数吗? 高峰时段,食饮占比A股市值8.8%,几乎腰斩,现在占比4.8%。 美护占比0.8%,现在直接腰斩,占0.4%。 当然,新公司上不了A股,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某些不能写的原因,这些苦苦在A股排队的公司,全被赶到港股去了。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那时候给的是稳定性溢价,强调壁垒和格局 ,大多数公司能写DCF,成长性强的还能在PEG里靠G(Growth,增长)不断超预期,来获得PE估值的溢价。 后来呢?预期变了, 从净利润增速这三列可知,大多数是业绩真的不行 。业绩行的,比如安踏,虽然杀估值,但股价走势并没有逆转。 从业务属性来说,这些公司和现在的“新”消费,孰新孰旧,还不好一概而论——难道眼科、复调、植发、医美、辅助生殖,不新嘛,不未来吗? 尤其我们放大看一下最有代表性的美妆、医美类公司 ,这些公司业务上都很新,单个品牌渗透率不高,强可选,意味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也意味着垮下去可以直接消失。上一轮的代表和这一轮的代表,股价的切换主要还是因为业绩变化,最多乘以一个修正系数>1的预期变化。

没什么好说的, 涨的确实是业绩好的 ,不冤。 现在给的是成长空间,涨的时候按终局估值。什么是终局?对不起,没有框架。 比如我看有分析师推一个潮玩IP: “丧丧的哭泣、非传统美女形象,打动4000万潜在单身独居女性”。 格局完全打开,看不懂00后的80后基金经理看完不得吓晕了,错过4000万单身独居女性?谁担得起?谁愿意承认自己不懂? “年轻人的需求”是中年投资人最大的逼空项。 回家就把女儿的痛包背上,给她多整几个吧唧,挂几个labubu ,然后在心里祈祷,“你丫可千万不要单身独居”。 以前的长坡厚雪呢?还复调呢,你一天能吃几顿饭? 一个胃泡得了几斤白酒? 一辈子能做几次飞秒? 上限锁死了吧。
3, 老消费的塌房,都塌得很有逻辑 ;起起伏伏,都是正妻的样子,冠冕堂皇,不争不抢。 就连老消费当中皇冠上的明珠,白酒和奢侈品——都塌得非常符合研究框架,塌得让你安心:嗯,方法论没有失效。 顶奢品牌最稳,茅台是好的,爱马仕也是最强的。 潮流品牌有一些表现突出,比如Prada的MiuMiu,这一年多以来,强得满地找牙,应该归入富家女的潮玩行列,根据“谁强谁属于新消费”这个第一性原理,Prada属于新消费了。 时髦这个东西有方法论吗? 流行这个东西有基本法吗? 调性这个东西可以预判大卖吗? 我觉得不行;老消费的稳,除了品类因素之外,也有大量的渠道建设、品牌维护、心智培育、用户习惯。归根结底以前的消费研究之所以好,还是方法论清楚——对投资人来说,对公司来说,都清楚。力气用在什么方向是基本确定的,长期来看我们希望播种下去的是时间的玫瑰。 就连瞬息万变的“fashion”品类也不例外—— 奢侈品希望升维变成艺术 ,垄断社交,用酒和衣饰皮具变现; 或者即使升不到那么高,变成“经典”也行 ;“时尚”实在是太不确定了,我怎么知道下个季度流行内裤外穿啊。 时髦的来与去,只能靠“势”去做大致判断,写不出方法论,你今天觉得那个ip很戳,它flop的时候也不会讲任何道理。
4, 我有个闺蜜非常热爱潮玩,我俩聊这个问题。我说时尚是一阵风,毫无道理的, 就像miumiu红起来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以前买过的gucci都不潮了 ,哐当哐当仿佛脑子里进过的水。 她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以前收入高,对未来有无限遐想,觉得这现阶段就是我余生收入最低的时候,进水也进得豪迈,成衣多贵啊,能穿几次?我连痛包上的挂件都买大牌。 现在预期全变了,目前可能就是余生收入最高的时候了 ,以后只会变差,痛包上就整几个潮玩算了。 她严肃问我: 少买一个包可以攒多少labubu啊?你不就是要买点没用的东西来爽一下吗? 反正都是脑子里进的水。 有理。 开云的电话会讲Gucci不好,其实提到了这一点 ,“新兴市场的年轻人从买包转向了旅行、潮玩等体验性质的满足。” 我:说起来四大顶奢集团+Chanel,一年营收的大数在1600亿欧元,算35%在华就是五六百亿欧元了,以前在中国增速30-50%, 一年就是200亿欧元的增量,现在全部转为下滑,意味着一年少了1600亿人民币的奢侈品消费 。 1600亿人民币,干啥不行?请问新消费里这几个时髦公司的收入才多少。 她: 这是一种鲸落啊 。有些职业女性,比如我,年轻的时候收入高、预期好,就买大牌,现在降级了,就买潮玩;而今天的年轻女性根本没有进入过攒钱买包的阶段,就直接祛魅了!直接买潮玩。 我: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人被魅到啊!入魔障也需要有余力吧。 她:就是,日子过不下去,还不准人开心开心吗?

来源:老夏看商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