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校’的课程太丰富了,我的‘技能点’又增加了!”“下班后给自己充充电,心情都好了!”“今天的非遗课太赞了,下回我还要参加!”今年以来,曾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夜校”再次成为热点,“白天职场驰骋,夜晚充电学习”已经成为不少青年人的生活写照。
“‘夜校’的课程太丰富了,我的‘技能点’又增加了!”“下班后给自己充充电,心情都好了!”“今天的非遗课太赞了,下回我还要参加!”今年以来,曾经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夜校”再次成为热点,“白天职场驰骋,夜晚充电学习”已经成为不少青年人的生活写照。
共青团大通县委供图
剪纸课上体验文化魅力、瑜伽课上舒展身心、烘焙课上制作美味甜点、养生课上学习中医药知识……如今,一大批热爱生活、勇于挑战的西宁青年聚集在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青年夜校”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培养新兴趣,解锁新的生活时尚。
“青年夜校”解锁生活新方式
“今晚咱们要制作福禄寿桃、玫瑰花卷、甜甜香酥饼、软锅盔四个面点品类,接下来请大家跟我一起动手做一做……”日前,城东区“青年夜校”的传统面点“花儿卷卷”课吸引了不少青年学员参与。青年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和面、揉面、蒸烤等步骤,亲手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传统面点小吃,也了解了传统面点的制作技艺。
“夜校的课程很丰富,我上过茶艺、烘焙、电商直播等课程,都是平时工作接触不到的,有了‘夜校’我下班后的生活也很精彩!”城东区青年夜校学员罗勇辉激动地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学员”,罗勇辉已经参加了10期“青年夜校”,上“夜校”对他来说是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机会,也是下班后的一种放松方式,不仅去了“班味”,还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青年夜校’里,大家放下了手机,卸下了工作后的疲惫和压力,把更多注意力还给了自己。”城东区青年夜校分校校长曹志强表示,“夜校”不仅能为青年人提供充电赋能的机会,更为他们提供了情绪价值,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夜校”中收获满满自己也发自内心地开心。
多样课程,提升青年“技能点”“兴趣点”
用砂罐做奶茶、体验秦腔文化、观赏皮影戏……今年以来,在大通县的“青年夜校”非遗课程上,青年学员通过听取讲解、动手操作、现场体验、互动学习等方式,“沉浸式”感受着非遗文化的魅力,非遗文化正在年轻群体中焕发着新生机。
“我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听说‘夜校’开设了非遗文化课程后,我参加了4期。我在课上了解了非遗文化,还交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我的业余生活也有了‘文化味’和‘新收获’!”大通县青年夜校学员张忠祥说道。
“为满足青年群体参与非遗文化教育、体验等活动的需求,我们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探索形成了‘青年夜校+非遗’的创新模式,激发了青年群体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共青团大通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12月5日,非遗类“青年夜校”共开设8期,课程内容涉及花儿、漆扇、青绣等内容,共吸引170余名辖区青年参与。
“青年喜欢什么,夜校就开什么课”
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电商直播到艺术创作,从心理咨询到就业指导,从有氧健身到中医养生……“青年夜校”的出圈,离不开其精细化的课程体系和有力的服务举措。
“青年喜欢什么,夜校就开什么课。”针对青年人的喜好,“青年夜校”面向青年办班,围绕青年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在时间安排、场地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贴近西宁青年实际,使“青年夜校”更好地融入青年生活。
“在开设课程前,我们就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方面向全市各类青年发放了调查问卷,根据青年的喜好、需求推出课程,同时发挥青年之家阵地优势,在青年聚集度高、设施条件具备的场所,拓展‘青年夜校’开办点位,突出公益属性,满足青年差异化需求。截至12月8日,共推出‘西宁青年夜校’27期,开设各类公益课程140余节,青年累计参加2800余人次。”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提供情绪价值、探索获取知识、搭建交流平台、拓展朋友圈……西宁“青年夜校”不仅是共青团组织帮助青年成长的生动表现,也是精细化服务青年群体需求的具体实践。从“夜学”到“夜享”,从“夜校”到“社群”,越来越多的西宁青年通过上“夜校”在业余生活中找到了新兴趣,“打卡”了新课程,拓展了朋友圈,积蓄了新能量。
来源:西宁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