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作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它凭借灵活性强、安全性高、操作简易、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智能协作时代:协作机器人行业现状、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协作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它凭借灵活性强、安全性高、操作简易、成本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1、协作机器人行业概况
协作机器人是一类能够在与人类共同工作的环境中协同操作的机器人,融合了表面感知能力、传感器和反馈模型等技术,能够进行重复性、危险系数高和高精度的协助活动。相较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具备即插即用、易于部署和编程的特点,适用于中小企业和多样化的工作场景。按照不同的分类维度,协作机器人包含多种类型:
(1)按照结构形式划分
按结构形式分为单臂与双臂协作机器人。其中,双臂协作机器人动作空间充足、作业范围广,能适应复杂场景,但生产及应用成本较高;单臂协作机器人则在成本、操控便捷性及部署空间上更具优势,是最常见的结构类型。
(2)按照关节轴数划分
按关节轴数包括7轴、6轴及<6轴协作机器人,以满足不同场景对灵活性的需求。6轴是最常见类型,兼具良好空间可达性、高技术成熟度及性价比。
(3)按照负载能力划分
按负载能力可分为重载(>10kg)、轻载(3-10kg)及桌面型(<3kg)协作机器人,适配不同负载需求的工作场景。
协作机器人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2、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大力扶持,指明方向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协作机器人发展,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整机综合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20%;《“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十大领域,推广20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机器人技术落地。这些政策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导向和支持。
(2)经济与社会环境共同驱动协作机器人需求释放
经济层面,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制造业升级推动自动化需求,制造业技改投资增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中国制造业时薪年均增长)加速协作机器人替代,新能源、医疗等新兴领域亦催生爆发式需求;社会层面,全球老龄化加剧(如日德劳动力短缺)、中国“人口红利”消退倒逼企业引入协作机器人缓解用工压力,城镇化提升带动城市服务业与制造业智能化需求,居民消费升级(品质、个性化需求)则推动协作机器人在柔性生产、服务场景的应用拓展。
(3)技术环境:创新突破,引领行业发展
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已从认知有限、应用狭窄的萌芽期,历经商业化尝试与关键技术初步发展的成长期,进入如今的高速发展期:核心零部件领域,国内企业在减速器设计、伺服电机性能、控制器技术上持续突破,进口替代加速、国产化率提升;同时,人工智能算法(赋予自主决策能力)、机器视觉(环境感知与精准引导)、高精度传感器(力扭矩与位置检测)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产品性能升级、拓展复杂精细场景应用,更通过核心部件降本提升性价比,驱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3、协作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协作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核心参与者为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电机、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核心零部件约占协作机器人生产成本的80%-90%,目前国产化程度不足,中国厂商从中低端市场入手加快国产替代节奏。中游为协作机器人制造商,负责本体、机械臂制造。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包括初创企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厂商和机器人领域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且资本市场表现活跃。现阶段行业初步进入产品价格战阶段,产品价格呈现逐步下探趋势。下游市场应用广泛,包括3C电子、汽车、机械等工业制造和娱乐、餐饮等商业领域。协作机器人以小型、灵活、低价等优势,满足中小型企业的生产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协作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4、协作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同样发展迅猛。2016-2024年保持较高增速,2021年增速更是达到75%以上。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为4.0万台,同比增长27.39%,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品类。市场规模方面,2023年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3.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96%。
2020-2024年我国协作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普华有策
5、协作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集团、日本发那科公司等外资品牌凭借长期技术创新、优质产品把控、庞大市场份额及强大品牌影响力占据领先,其丰富产品线与强大研发能力,在高精度控制、复杂任务处理上优势显著,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业。国内协作机器人行业同样发展迅猛,头部企业如埃斯顿、汇川技术跻身行业前十,前者在运动控制技术积累深厚,产品性能与稳定性不断提升,后者依托工业自动化领域核心零部件技术优势,助力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竞争力日益增强。此外,越疆机器人全技术链自研,在轻载、高精度场景具性价比与技术优势;遨博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化,保障供应稳定、降低成本;思灵机器人专注智能协作研发;珞石机器人则是轻型工业机器人专家,众多国产企业在细分领域积极追赶、各有建树。
6、协作机器人行业前景分析
协作机器人行业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尽管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仍需突破,但本土企业凭借性价比和技术迭代能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除汽车(占42%)、电子(占28%)、医疗(占12%)等传统领域外,新能源场景需求增速达45%,商业、教育、物流等新兴领域潜力巨大。技术创新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等技术融合升级产品性能,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
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和成本下降,协作机器人将在工业、服务等领域释放更大潜力,成为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力量。
《2025-2031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相关技术/专利、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应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来源:普华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