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撤退:8K电视的黄昏与显示技术的破晓之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20:00 2

摘要:从模拟到数字,从480p、720p到1080p乃至4K,我们习惯了由电视机制造商牵头的技术演进。进入8K时代后,它们依然走在前列。2020年前后,三星、LG、索尼相继推出各家的8K电视。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2022年时索尼发布的Z9K系列。然而,稍早前于海


从模拟到数字,从480p、720p到1080p乃至4K,我们习惯了由电视机制造商牵头的技术演进。进入8K时代后,它们依然走在前列。2020年前后,三星、LG、索尼相继推出各家的8K电视。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2022年时索尼发布的Z9K系列。
然而,稍早前于海外举行的索尼2025电视新品发布会上,却传出Z9K系列已停产、现有产品售罄即止的消息。即便以“暂时性退出”来诠释,此举在8K商业化进程中,也可称之为巨大的挫折!

8K困局:技术理想主义撞上现实铁壁

索尼的退出,其实折射出8K电视推进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内容生态匮乏和市场需求不足
电视节目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从拍摄、制作、传输到解码的全链路适配。在这方面,索尼可能是唯一具备全链路产业链的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它的一举一动在市场上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原因。
但是8K产业链的发展并不完善。制作成本高昂,加之电视广播行业近年来在流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下自身运营乏力,从源头上就限制了8K技术的应用;流媒体平台迅速崛起,但基于现实带宽等因素,它们无力也无心担负起8K推广的重任。

性价比失衡与感知陷阱
回到消费者层面。2.5m视距下,75英寸电视的4K分辨率已接近人眼极限,因此8K在画质上虽有提升,但直观感觉已经不再明显。加之本身就缺乏8K节目源,无论电视接收端、流媒体和光碟等,也很难让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即便此前已经抢先体验8K电视的用户,充其量也只是将其作为“4K放大镜”来使用。当花了几倍的钱,获得的感知却并不明显时,也令更新缺乏了动力。

技术替代路径的挤压
就在8K踌躇不前的同时,4K OLED、Micro LED等技术的显著突破,也降低了8K的竞争优势。尤其是AI技术的引入,在大幅增强画质的同时,又确保了低成本的优势。以至于,无论是电视机制造商还是终端消费者,他们更愿意以务实的态度来看待电视技术的发展,选择在提升画面质量(并非单纯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又有性价比的产品。

索尼的撤退与产业的重生

8K遭遇的挫折,本质上是技术单边主义的必然代价。不再盲目强调参数神话,深耕画质算法、生态协同与用户体验,才是电视产业跳出“创新-滞销-撤退”的怪圈。
回看历史:1964年索尼推出全球首款彩色电视机KV-1310,加之当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令日本家庭彩电保有量在两年内从5%飙升到30%。这次的成功,虽然同样被认为是显示技术的突破,仍其实也是内容生产者、传输网络和终端厂商“共谋”的结构。很显然,8K电视如今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了。
因此我们认为,索尼停产8K电视是个理性选择,标志着消费级8K电视短期内难以成为主流。其他品牌虽未完全退出,但普遍缩减投入,转向更务实的4K优化与新技术探索。未来,8K能否复兴取决于成本控制、内容生态完善及细分市场的成功挖掘。目前来看,其技术价值仍存,但市场前景需长期观察,短期内4K高端化与AI赋能仍是行业核心方向。

来源:小方科技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