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这个常见血清标志物能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20:09 2

摘要: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目前认为AIG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疾病,但因为技术发展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小黄

引言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虽然目前认为AIG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疾病,但因为技术发展受[1,2]。而血清学胃泌素已被用作分泌胃泌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的诊断试验已有数十年,近期人们认识到胃泌素异常升高也可能是AIG的敏感测试。在今年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上,由哈佛的Andre G. Jove医生公布的一项回顾性多网络研究再次表明血清学胃泌素或能成功筛查AIG[3],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实验方法

本研究在IRB批准(3家医院,>60家诊所)内进行。研究人员通过利用EHR界面来识别我们系统中所有血清学胃泌素水平的患者。通过图表审查判断初始测试和明确诊断的适应证。其诊断分类如下:AIG、AIG伴化生、AIG伴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胃泌素瘤和所有其他诊断。

实验结果

最终分析队列包括1,881例血清学胃泌素检测的个体。胃泌素检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适应症见表1。

表1 胃泌素检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适应症

其中:血清学胃泌素范围为10-50,841 pg/ml。且疾病组间平均胃泌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与单独使用AIG(653 pg/ml)相比,化生AIG患者的胃泌素水平(899 pg/ml) 更高(p=0.04);

与化生AIG(p)和单独使用 AIG(p)相比,gNET的AIG表现出更高的胃泌素水平 (1,592 pg/ml)。

且胃泌素瘤诊断与最高平均胃泌素(4,400 pg/ml) 相关,而所有其他研究中的疾病诊断的平均胃泌素为96.4 pg/ml(图1)。

图1 最终诊断胃泌素水平

在整个队列中,PPI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的平均胃泌素存在显著差异(378.9 vs 224.3 pg/ml,p=0.02);然而,当调整诊断分组之间的PPI使用情况时,仅在其他类别(非AIG、非胃泌素瘤)中发现显著差异。

实验结论

Jove医生指出研究结果表示——AIG患者血清学胃泌素显著升高,且滴度随AIG病理的增加而升高,使用血清学胃泌素能为AIG患者的敏感筛查试验提供帮助。

知识拓展

[4-6]

向上滑动阅览

AIG的诊断需从多元临床表现中捕捉线索:血液系统异常常为早期信号,胃酸分泌障碍导致的铁吸收不良可引发小细胞性贫血,较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伴神经系统症状的恶性贫血)更常见,后者仅出现于严重胃体黏膜萎缩时,单一依赖恶性贫血易致漏诊。

AIG常与自身免疫病共病,约3~5倍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伴发慢性自身免疫性胃炎,1型糖尿病患者中AIG发生率达10%,乳糜泻、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也可能并存。此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心血管病、不孕及Hunter舌炎(舌乳头萎缩、平滑发红)等亦提示诊断可能。

临床需对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如不明原因贫血、长期消化不良、AITD或1型糖尿病患者,及有胃癌家族史并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均应行胃镜活检。同时需遵循指南建议,评估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营养缺乏状态并筛查并存自身免疫病,以实现AIG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2]

向上滑动阅览

内镜检查是AIG诊断的首要线索,核心为胃体/胃底萎缩、胃窦无萎缩的“逆萎缩”表现,但约50%恶性贫血患者伴胃窦炎症,27%有胃窦萎缩,故需结合其他征象。 AIG特殊内镜征象包括:

①黏着浓稠黏液,胃底/胃体上部见不易冲洗的淡黄或白色黏液;

②泌酸腺体假性息肉,因黏膜萎缩下陷形成,有扁平型(48.6%)等5类,需活检;

③10%~40%患者有增生性息肉,不活检邻近黏膜易漏诊;

④白球征(32%~56%),小白色球状病灶,表面有毛细血管,病理为腺管嗜酸性坏死碎片,需与胃癌鉴别。 内镜检查时若发现“逆萎缩”并关注上述征象,结合活检可提高AIG诊断率。

[2]

向上滑动阅览

AIG血清生物标志物包括两类:一类是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另一类是胃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其中:

PGⅠ水平随胃体黏膜萎缩程度加重显著下降,PGⅠ/PGⅡ比值降低,其最佳临界值存在争议且不同试剂检测结果异质性大,需本地化验证;

胃泌素-17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升高需排除胃泌素瘤等疾病;

PCA阳性率高但特异性低,IFA与恶性贫血相关、特异性强但灵敏度低。

由于PG、胃泌素-17的无创筛查能力存在异质性和模糊性,检测结果仅具提示性,需结合临床症状、内镜“逆萎缩”表现及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推荐联合血清生物标志物与内镜病理以提高AIG诊断效能。

[1]靳蕊,张文,李景南.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 中华消化杂志,2021, 41(Z1): 66-70.[1]许建明, 王亚雷. 自身免疫性胃炎临床诊断值得重视与认识的问题 [J] . 中华消化杂志, 2023, 43(3) : 209-212. DOI: 10.3760/cma.j.cn311367-20220828-00411.[2]GASTRIN LEVEL AS A PREDICTOR OF ADVANCING STAGES OF AUTOIMMUNE GASTRITISDr. Andre JoveDDW ePoster Library. Jove A. 05/03/2025; 4154389; Sa1364[3]LentiMV,MiceliE, CococciaS, et al. Determinants of diagnostic delay in autoimmune atrophic gastriti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9, 50(2): 167-175. [4]LahnerE,ZagariRM, ZulloA, et al.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natural histor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A position paper by the Italian Society of Hospital Gastroenterologists and Digestive Endoscopists [AIGO], the Italian Society of Digestive Endoscopy [SIED], the Ital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SIGE], and the Italian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 [SIMI][J]. Dig Liver Dis, 2019, 51(12): 1621-1632.[5]LivzanMA, GausOV, MozgovoiSI, et al. Chronic autoimmune gastritis: modern diagnostic principles[J/OL]. Diagnostics (Basel), 2021, 11(11): 2113(2021-11-15)[2022-08-27].*"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