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1日下午,一场从多维度传承与弘扬革命英烈精神的盛会——“黄甦革命事迹座谈会”在佛山隆重举行。蒋建农、陈力、王新生、肖居孝等党史、军史领域资深专家学者,黄甦烈士曾经工作过、战斗过的地区的党史部门领导,佛山市直各有关单位、市区党史部门、区镇(街)党
2025年5月21日下午,一场从多维度传承与弘扬革命英烈精神的盛会——“黄甦革命事迹座谈会”在佛山隆重举行。蒋建农、陈力、王新生、肖居孝等党史、军史领域资深专家学者,黄甦烈士曾经工作过、战斗过的地区的党史部门领导,佛山市直各有关单位、市区党史部门、区镇(街)党校系统的干部代表,驻禅高校师生代表以及黄甦征文优秀论文作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黄甦革命精神”展开专题研讨,探寻黄甦烈士的生平轨迹,多维度梳理其革命业绩与历史贡献,深层次剖析英烈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这位“红军虎将”以更清晰、更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工人阶级典范:黄甦革命人生是对中国无产阶级特殊优点的生动诠释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蒋建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黄甦作为革命历史人物的个性和阶级共性,认为黄甦作为工人阶级在红军中的杰出代表,其成长经历,深刻地印证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无产阶级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的论述。
1918年,黄甦赴香港打工,次年成为香港电灯公司的电器工人,这一经历展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比民族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更广大的特点。1921年他加入香港电器工会,1922年参与声援海员罢工并迅速成长为工人运动骨干,体现了无产阶级分布集中,利于团结组织、易形成强大政治力量的特性。长期在香港做工的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因此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得更加坚决和彻底。1925年,在党的引导下,他参加省港大罢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彰显出中国无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成为有觉悟阶级的过程。
加入红军后,黄甦凭借自身优秀品质和卓越能力,起点高且历经多场艰难战役,深受党中央和红军指战员的信任与爱戴。他不仅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还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黄甦以自身经历和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毛泽东对中国无产阶级特点和优点的论述,成为工人阶级在红军中的光辉典范。
长征路上的思政灯塔:黄甦的政治工作贡献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王新生,聚焦黄甦在红军长征中的政治工作贡献,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工作者的卓越风采。
长征伊始,面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致使部队士气低落,新组建的红八军团多为新兵,战斗力薄弱的困境,政治工作难度极大。但黄甦凭借多年革命积累的丰富经验,展现出强大的政治工作能力。他主动深入官兵中间,用真诚的话语与切实的行动,化解大家的悲观情绪,凝聚起前行的力量。黎平会议后,他率先垂范,积极落实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新方针;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后,他肩负起思想宣传教育的重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干部战士阐释毛泽东的作战意图,让正确的军事思想在部队中生根发芽。直罗镇战役中,他更是以生命为代价,站好了长征政治工作的最后一班岗,践行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黄甦的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特点:坚定的革命性让他在革命低谷中始终保持信念,以模范行动感染他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使他能精准把握官兵思想问题并有效解决;善于用朴素语言传达党中央战略意图,充分调动部队积极性;无论职位高低,始终尽心尽力做好政治工作,展现出高尚的情操和品格,是长征中政治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与不朽楷模。
信仰之光:黄甦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正师职研究员陈力,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黄甦烈士坚定的信仰与崇高的品格。她认为,直罗镇战役为党中央将革命大本营扎根西北奠定基础,而黄甦在此战役中英勇牺牲,年仅32岁,用热血和生命为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黄甦的一生虽短暂,却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书写忠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无论是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还是党内复杂的政治形势,他都不惧艰险、不计得失、舍生忘死。这种坚定与无畏,源于他对共产主义的无限信仰,以及对党的事业必将胜利的笃定信念。这不仅是黄甦个人的精神特质,更是无数革命前辈共有的精神底色。
她强调,在新时代,纪念黄甦同志、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就是要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要不断修炼自我、持续感悟初心、稳步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像黄甦那样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拼搏,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业绩,告慰包括黄甦在内的所有革命先烈。
“直罗镇战役意义有多大,黄甦牺牲意义就有多大”
延安市富县原文化局局长张选民,结合自身对直罗镇战役的研究,深刻阐述了黄甦牺牲的重大意义。他指出,直罗镇战役意义非凡,没有这场战役的胜利,就没有延安13年的革命实践,更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作为富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张选民深入研究、宣传直罗镇战役的战略意义和黄甦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愈发认识到“直罗镇战役的意义有多大,黄甦牺牲的意义就有多大”。此次来到佛山参加座谈会,他怀着崇敬的心情,希望护送黄甦“魂归故里”,他希望更多人铭记英雄、传承红色基因,让黄甦的革命事迹在他生于斯长于斯的佛山永世传颂,让黄甦的革命精神在神州大地永放光芒。
黄甦在北江地区的红色足迹
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邓培雄,深情讲述了黄甦在北江地区的革命活动以及黄甦对北江地区民众的深厚情缘。
1927至1929年间,黄甦三次巡视北江,深入发动群众,精心组织武装力量,有力推动了北江地区农民武装暴动的发展。他领导的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北江地区的反动统治,震撼了粤赣边界,为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转战南雄创造了有利条件。
巡视期间,黄甦深入粤北农村,联络失散党员和革命骨干,重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在韶关、清远地区,他指导中共北江特委恢复党组织活动,为后续农民暴动和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他还参与领导西水暴动、仁化暴动等,其中仁化暴动中赤卫队攻占县城并建立苏维埃政权,被广东省委赞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
深化苏区研究:以开展黄甦研究为契机拓展学术视野
中共赣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陈安,充分肯定“黄甦革命史料征集和研究”课题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借鉴该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苏区研究和党史人物研究。
她指出,长期以来,受历史资料限制,学术界对黄甦的关注与研究较少,尤其是其在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实践鲜为人知。而此次黄甦革命史料征集和研究工作的结项意义非凡,不仅填补了黄甦史料征集与研究的空白,更探索出党史人物史料征集和研究的新路径,为同类工作树立了标杆,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陈安认为,应充分借鉴黄甦革命史料征集整理的成功经验,以此次黄甦研究成果交流活动为契机,学习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苏区史及苏区党史人物的史料征集,不断深化对中央苏区史及黄甦等苏区党史人物的研究。
作为党史工作者,要加大对以黄甦为代表的苏区党史人物的学习宣传力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讲述他们背后的革命故事,展现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与所在红军部队的历史,让苏区党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同时,善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短视频、纪录片、影视剧、主题展陈等多元化方式,创新宣传宣讲形式,提升苏区党史人物的社会影响力。
“他用生命在苗岭镌刻下永恒的精神丰碑”
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姚友贤,生动讲述了黄甦在黔东南州的革命故事。他指出,黔东南的山水间,铭刻着中国工农红军四次壮丽的行军足迹,而黄甦正是中央红军长征过黔东南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关键见证者与参与者。他将热血与生命洒在苗岭侗乡,镌刻下一座永恒不朽的精神丰碑。
从黎平到乌江,黄甦带领部队一路披荆斩棘,在黔东南州的5个县23个乡镇都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在翘街“黎平会议”旧址,门槛上至今留存着他当年召集政工干部紧急部署民族政策时留下的磕碰痕迹。这些具象化的历史场景,串联起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脉络,成为中国革命胜利不可或缺的见证。
更值得铭记的是,1934年黔东南《红星报》上刊登的黄甦亲笔撰写的《告苗侗同胞书》。其中“红军是燎原的火种,你们是托起火种的大地”这句展示党的民族政策的深情话语,跨越91年历史时光,至今依然震撼人心。它不仅是对苗侗同胞的深情呼唤,更是对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诠释。
新时代新征程,黔东南与佛山团结协作,要以黄甦革命精神为笔,在两地的广袤大地上,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奋力书写更加壮丽的诗篇。
携手共进:延安与佛山的新时代红色征程
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小川,从革命先辈的群体视角,探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认为黄甦的革命生涯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缩影。
他谈到,黄甦在工人运动中展现斗争勇气,在长征中彰显革命乐观主义,在政治考验前坚守忠诚品格,在生死抉择时践行牺牲精神,这些精神特质与刘志丹、赵一曼、杨靖宇等革命先辈的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熔铸成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石小川介绍,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在1935 - 1948年的十三个春秋里,老一辈革命家在此领导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孕育出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他期待延安与佛山携手并肩,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共同讲好新时代“延安故事”和“佛山故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以黄甦等革命先辈的意志和精神为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砥砺奋进。
黄甦研究:从艰难探索到重大突破的学术进阶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二级巡视员、教授肖居孝,作为国内较早关注黄甦的研究者做座谈会总结发言。
他回顾了黄甦研究的艰辛历程,说:早期,受限于史料稀缺与资源不足,黄甦研究举步维艰,诸多关键信息模糊不清,难以深入探究其革命事迹全貌。
他认为,在《黄甦革命史料征集与研究》课题启动后,研究工作出现转机。历时近两年的跨区域调研,研究团队踏遍黄甦烈士工作过、战斗过的土地,查阅海量档案文献,走访众多历史见证人,成功破解诸多历史谜团。譬如,通过1945年《军队烈士英名录》,确凿考证出黄甦出生于1903年;依据六届四中全会选举文献,明确其中央委员身份;结合陈正湘回忆及原始档案,完整还原他以红一军团组织部部长身份代理红四团政委,并在直罗镇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细节。这些突破性成果,为进一步深化黄甦研究打下基础。
他强调,值得关注的是,该课题吸引了全国众多党史工作者及知名专家学者的目光。蒋建农、陈力、王新生等权威专家纷纷加入研究行列,围绕黄甦的生平事迹与精神风范展开深度研讨,从不同专业角度挖掘其深刻内涵,极大地推动黄甦研究迈向新高度。
他还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成果转化路径,如优化压缩专题片在央视播出,推动多省市合作创作影视剧,让黄甦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黎红玲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