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记者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今日正式发布首部《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系统展示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这份约1.3万字的白皮书从保护理念、现状分析、保护成效和治理能力四个维度,为全球超大城市
5月22日,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记者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今日正式发布首部《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全面系统展示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这份约1.3万字的白皮书从保护理念、现状分析、保护成效和治理能力四个维度,为全球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北京方案”。
春-山杏
夏-蒙古栎
秋-黄栌
冬-华北落叶松
图为四季分明的北京。
白皮书首次披露了北京市最新生物多样性“家底”。根据2020—2024年实地调查数据显示,北京现有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151个,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其中包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以及麋鹿、黑鹳等1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座拥有21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时保存着农作物种质资源5.6万份、古树名木4.1万余株,展现出独特的生态韧性。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布局,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已占市域总面积的27.5%。目前建立的79处自然保护地和6.08万公顷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地。监测数据显示,2015至2024年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提升7.2个点,达到71.4。
在创新保护机制方面,北京率先制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建立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同时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将保护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治理格局。
“北京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其保护实践具有示范意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白皮书中提及的“城区蝴蝶观测”“古树名木基因保护”等特色举措,体现了超大城市生态治理的精细化探索。
白皮书特别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近年来,北京通过“自然教育进课堂”“城市观鸟”等活动,使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未来,北京将加快创建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保护,并继续以首善标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市。
据悉,此次白皮书发布正值“万物共生和美永续”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北京还将举办系列科普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记者叶中华
来源: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