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火热开展 沉浸式生态课堂点燃全民守护热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20:39 2

摘要:2025年5月17日至25日,围绕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南宁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兴宁区人民政府、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等机构,精心策划多场特色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活动,吸引超1500名市民参

2025年5月17日至25日,围绕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南宁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兴宁区人民政府、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等机构,精心策划多场特色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活动,吸引超1500名市民参与。作为2025年广西生态文化月在南宁的核心实践载体,活动以“政企研学”多元联动模式,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文化深度融合,吸引超1500名市民参与。

从青秀山兰竹秘境到亿年苏铁林,从药用植物实境课堂到海底生物探秘,系列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掀起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

活动期间,青秀山植物专类园化身“翡翠课堂”。兰园内,石斛兰垂瀑流香,科普讲解员以“绿野探秘者”的身份,带领市民观察不同兰花生长方式的智慧,科普植物与动物的协同进化奥秘:“兰花通过释放特定香味吸引专属传粉者,这种‘一对一服务’是千万年磨合的成果。”竹园中,参与者轻触竹节纹路,聆听讲解员解读竹子“中空外直”的生存哲学。一位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发现,竹子的每一节都像是大自然的计时器,藏着生命的坚韧。”蝉鸣光影间,市民沉浸于与自然同频呼吸的生态课堂。青秀山植物专类园公益讲解在5月17、18日累计滚动开展16场,近800人参与。

亿年苏铁:活化石的鎏光绽放

广西苏铁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内,科普志愿者展示苏铁雄株金黄色花粉:“这些花粉粒通过风力传播,但雌株球花分泌黏液精准捕捉,效率堪比现代无人机授粉。”参与者近距离观察雌株“凤凰蛋”种子时,一名中学生惊呼:“苏铁用坚硬的种皮抵御环境变迁,比人类发明的保鲜技术更超前!”苏铁专项科普讲解滚动开展30余场,让古老植物的倔强生命力深入人心。

实境课堂:药用植物的绿色启示

作为系列活动的实践篇章,南宁市兴宁生态环境局组织南宁市虹桥小学师生走进广西药用植物园开展深度研学。在“百草盲盒挑战”环节,学生蒙眼触摸两面针叶片锐刺、轻嗅鱼腥草浓烈气味,从触觉与嗅觉重新认识药用植物价值。“紫苏叶背的紫色脉络含有更多花青素,这是它抗氧化功效的来源。”自然导师的讲解引发阵阵惊叹。在“无患子洗手液DIY”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手煮沸、过滤植物原料制作环保洗手液。“闻着植物清香,我才懂‘环保’不仅是口号,更是触手可及的行动。”一名学生展示作品时说道。活动将学科知识与生态责任结合,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绿色种子。

科普讲座:探秘“海”亲戚的微观世界

5月18日下午,漓江书院三祺店的科普讲堂座无虚席。300余张海底生物图片与视频,带领市民走进未知的微观海底世界,去认识田螺、小鱼在海洋中的“远亲”—只有几厘米大小的海蛞蝓。“许多陆地生物与海洋‘远亲’仍保留共同基因特征,这是地球生命同源性的铁证。”讲座以趣味对比展现生物多样性奥秘。“原来陆地和海洋的生命网如此紧密相连!”一名参与者感叹。活动通过互动问答,让80名观众在争辩中深化生态认知。

“此次系列活动旨在将‘知识传递’升级为‘情感共鸣’,通过浸润式教育将抽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便转化为真切的生命共情。未来我们还将挖掘更多生物多样性科普课程,让科普活动成为公众生态文明的生动启蒙。”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编 辑 | 袁 璇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