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太原市晋源区康培稻田公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插秧季。在广袤的水田间,插秧机匀速行进,所过之处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水鸟翩跹,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
5月21日,太原市晋源区康培稻田公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插秧季。在广袤的水田间,插秧机匀速行进,所过之处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远处青山如黛,近处水鸟翩跹,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
据悉,今年稻田公园水稻种植面积达230余亩,其中新品种试验田占150亩。在保留晋祠大米传统品种"晋稻17号"的基础上,园区还从辽宁盘锦等地引进了“红海滩1号”“辽盐糯”“锦稻107”“锦稻108”等16个新品种,其中包括白、黑、红等彩色水稻品种,这些特色品种将用于创作精美的稻田画,预计6月10日完成“绘制”。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康培集团与山西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研究性种植从这些新品种中筛选出抗病性强、产量高、口感佳的2-3个优质品种进行推广。
据水稻种植技术负责人王喜福介绍,5月中下旬的气候条件适宜插秧,昼夜温差适中,有利于提高秧苗的缓苗率和返青质量,预计全部插秧工作将于6月10日前完成。
"我们采用晋祠泉水系进行灌溉,随着晋祠泉的稳定复流,水稻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王喜福说道。
同时,稻田公园还创新推出"稻田认养"模式,备受市民青睐。截至目前,仅天美杉杉奥特莱斯就认养了30块稻田,每块面积20平方米。认养者可以全程参与水稻管理,体验农耕乐趣。此外,园区还开展了插秧体验研学活动,让更多孩子亲近自然,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太原市市监局助力“晋祠大米”品牌发展
晋祠的难老泉和肥沃土地,孕育了享誉已久的晋祠大米,其颗粒修长、个头饱满,呈晶莹半透明状,米色微褐。蒸煮后,米饭颗粒分明、香气四溢;入口香甜,兼具韧性与黏性,口感绝佳。作为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独特品种,晋祠大米栽培历史长达3300多年。
近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科工作人员走进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晋祠大米”产业基地,以晋祠大米获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为契机开展入企服务,围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制定符合地理标志产品要求的相关标准等问题深入探讨,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
讲好故事,做好品牌
依托晋祠大米悠久的历史,晋祠5A景区打出“文化+平台”组合拳,讲好晋祠大米故事,挖掘文化品牌,通过已初具规模的稻田公园,向广大游客展示晋祠大米稻田文化,全方位构建品牌传播矩阵,推动历史“贡品”向现代“精品”转型,促进农业生产与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为地理标志保护和标准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书写生动篇章。
做好标准,提高质量
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制定覆盖“从种子到餐桌”的地方标准,建立特色标准体系,打造精品大米,构建起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到加工的一体化全时段、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搭建种植、加工、仓储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现“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繁荣景象。
规范使用,保护品牌
“晋祠大米”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着“晋祠大米”的品牌价值和特色品质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并受到法律保护。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应严格规范“晋祠大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完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提升地理标志保护监管效能,切实增强消费者满意度。进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稻花香里说丰年,质量铸就好口碑。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深化入企服务,推动地理标志保护与标准化建设同频共振,助力“米洁白纤长,味殊精美”的晋祠大米再一次名扬海内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