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写了中国嘻哈,今天来写写中国摇滚吧,从80年代中期崔健开始中国摇滚乐到魔岩三杰,唐朝乐队的巅峰,再到2000年地下音乐时新摇滚教父谢天笑,二手玫瑰,新裤子,痛仰等的突破和铺垫(这十年主流最火的摇滚人当属汪峰)。
文|令狐伯光
之前写了中国嘻哈,今天来写写中国摇滚吧,从80年代中期崔健开始中国摇滚乐到魔岩三杰,唐朝乐队的巅峰,再到2000年地下音乐时新摇滚教父谢天笑,二手玫瑰,新裤子,痛仰等的突破和铺垫(这十年主流最火的摇滚人当属汪峰)。
再到2010年万能青年旅店掀起中国摇滚乐队的新高峰,都影响草东代表的一票台湾摇滚。
问题是,现在是2025年了,实际上距离万青那一代已经又过去了近20年,但是新时代摇滚人怎么样呢?《我是歌手》这一季的白举纲虽然玩乐队,但他本身水平和天赋就一般,就像小鬼王琳凯一样,如果从主流乐坛上讲,还不如学习电台司令的华晨宇水平高。
但是这几年独立音乐的摇滚也没有那么辉煌,可能苏紫旭好些但也不像万青那么耀眼。就像我以为梁博新专辑,会像民谣的赵雷去年那张专辑一样,虽然他们不再那么主流,但会给华语乐坛注入一针兴奋剂。结果呢。
你说梁博的新专辑拉了吗?拉了好像又没拉,至少主流上是不如赵雷那张专辑了,那么中国摇滚怎么了?
说摇滚乐就离不开朋克的发展,朋克自60年代开始有了思辨、自由和自我的内核,但其中并不包含愤怒,愤怒是不理性的,但思辨是非常理性的,朋克的反抗是经过思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把怒火撒向无关的人,实际上朋克是反对在无理由的情况下干扰他人自由的,这也是伪朋克和朋克的最大区别。
摇滚也是在60年代的朋克复兴的时候开始了它自身的发展,或者说是摇滚是当时走向朋克化的音乐家们,逐渐将朋克复兴初期的噪音变成了摇滚,然后再经历分化、转型之后,各种不同类型的摇滚乐开始被定义,它早已经脱离了当初朋克摇滚的单一模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提出问题并非仅仅为了解决问题,而是要超越问题。
我觉得摇滚没有想象那么容易,也不是吉他贝斯架子鼓等,有的时候难的是如何运用简单的和弦写出好歌,而且很复杂很复杂,也有时你突然听到了一些音乐感到诧异,还有这种操作?我觉得摇滚很有内容,某一部分少了都很突兀不完整,有的摇滚歌曲是很概念的。
特别听一些有内容的专辑时,很有共鸣,也能传达那个时代的思想和精神,也十分有画面感。
比如Pink Floyd的专辑,但有的摇滚歌曲是很简单的,比如披头士早期很多歌都是写青春期爱情,还有很多举例不完。我个人觉得流行与摇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流行就是字面上的流行,很大众也就是广泛传播,内容没有太多太多想法,如果加入的要素太多就脱离了轨道。
而摇滚表现了很多感情,是跌宕起伏的,少一个元素都不行,这段solo没了那这歌就是缺了一个高潮,而我一直听流行太久,很多都让我觉得太过于平了,相当于直线和振荡的曲线的区别,还有流行最重要的就是唱,我反而觉得摇滚最重要的是乐器,也就是所谓制作理念不同。
听过各种风格的音乐,古典、爵士、布鲁斯、嘻哈、雷鬼、放克等等那太多了,我觉得最后还是摇滚和布鲁斯最能打动我,也能代表我骨子里的精神,这个精神是我的情绪波动,能代表我的想法。
我隔一段时间什么歌都不想听了,那我就听古典,最本质的音乐,凭某一乐器表达感情,其中也能让我感受到起伏,比如你听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时,你听肖邦的夜曲作品时你又能想到什么?只是单从听歌的方面说我的感受,如果从音乐创作等专业方面来说,那我的表达一定不专业。
摇滚是氛围意境、做曲旋律,也没有曲和人声谁打大于谁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氛围意境,比如流行摇滚就是突出了人声来达到意境氛围,当然了,流行音乐是人声大于曲,而摇滚乐普遍是迅作曲旋律大于人声的,因为这样达到意境氛围的目的效果更好,人声也同样是摇滚乐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重点是摇滚与流行追求音乐的目的不同。
相对于狭义流行音乐,摇滚乐是一种更为纯粹的音乐,为了追求意境氛围打破了狭义流行音乐很多格式化的东西,所以摇滚做到了流行很多流行很多做不到的东西,这里我不是说流行不好,两者没有高低,摇滚也是有很多烂歌的。
什么是摇滚?这个愤怒、叛逆什么的,这个是创作内容,流行或是古典一样可以表达,歌颂美好快乐幸福的摇滚很多的。国内大众刻板印象的摇滚是硬摇和金属,而摇滚乐的门类多达20多种,在主流发达国家绝对是实打实的大众音乐。
是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不是单纯的三大件,毕竟我排个逆战也用三大件,只有歌曲里有这个“核心”,才能让人不断的喜欢摇滚并且前赴后继的去搞乐队,天天一唱歌底下就喊牛逼,最起码得知道你喜欢的这个玩意牛逼在哪啊。
说实话,中国摇滚如果崔健是第一代,我一直认为是崔健他们是水平大于能力(就是他们是开创,旋律,歌词和背后的时代批判都是最好的,但你要说唱功,编曲,制作那些绝对没有超神),谢天笑,汪峰他们是第二代,那他们在前者批判上面已经降低,在人声,编曲和制作上面有所进步。
但除了汪峰的梦想励志歌曲,谢天笑在大众那儿也不火,新裤子和痛仰在大众那里火的都是中年危机流行摇滚,二手玫瑰则是某种乡土抽象整活儿。
这个中国摇滚不看历史意义只看能力水平,我一直觉得三代万青他们才是巅峰,可能万青现场演唱上面差点,但就说专辑在词曲编唱,制作,内核,意义和所谓批判达到综合水平最高,拿到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摇滚专辑和摇滚乐队。
这个就跟中国金属乐队葬尸湖,PK14,后摇乐队惘闻,文雀那些一样。
瓣一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几乎没有扛鼎的,而且越来越商业化,商业化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新一革新了,事实上很多高质量的歌依旧没有普及,很多歌曲我都不知道他写这首歌的意义何在,我觉得现在不缺摇滚歌曲,缺的是像《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这种好的优秀的作品,像是万青这种领军人。
你说出个市场化,商业化也没有问题,网红乐队都没有问题。问题是,新一代是不是连个汪峰都没有,我以前觉得梁博在新一代主流摇滚算是了,但很明显他不是,水平达不到你知道吧,过于自我了。
对于艺术,一切量化的技术性评价了本身就是个迎合低俗和肤浅的评价,而且艺术本身就不是给多数人理解的,只要是多数人能理解的艺术,必然不是真艺术。这就是艺术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还有我不知道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去讨论艺术,只不过会让很多人以为自己在某个技术层面达到了就可能会有点艺术成就。
现在国内会弹吉他的人多了去了,技术好的也多了去了,但大家不还都是弹个响?四十年前,你会几个和弦会个弹唱就听艺术的,现在你一顿扫拨如流水不过也是听个响。艺术可能需要技术引导,但是更多的是不可量化的天赋,不可捉摸的灵感,和永远也说不清的感觉。
而所谓技术和量化,不过是给多数连艺术边都摸不到的人,好像懂点艺术的感觉,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至于新时代中国摇滚为什么不行?
文艺作品始终还是脱胎于社会的,那就是很难说新时代中国的社会矛盾,中国需要找到一种什么音乐形式去表达出来,就像新时代中国社会矛盾肯定是有的,就像武侠小说无法承载当代都市青年的生存焦虑一样,它反应不了对吧。
这就需要创作者去挖掘出来,要有罗大佑,崔健那种能力和水平的艺术家。非常明显,40年前的摇滚,未必能反映现在的中国社会矛盾的能力。四十年前的摇滚范式,也难以准确传递Z世代面临的数字鸿沟、内卷困局和意义危机。
这种断裂在音乐上表现为双重困境,老牌摇滚人仍在重复八十年代的反叛话语,其批判性在新语境下显得空洞乏力;另一方面,新生代的音乐人,要么陷入技术主义的炫技陷阱,要么在商业化浪潮中丧失表达锐度。
我个人觉得从《诡秘之主》《道诡异仙》等网络文学的现象级成功,可以发现年轻创作者正在用克苏鲁神话+赛博朋克+本土玄学的混合语汇,构建与当下社会心理共振的时代叙事。前福禄寿,现DOUDOU的那种音乐体系倒是有机会的。
虽然第一张专辑《我用什么留住》《玉珍》《马》的大流行非常火爆,再到《超度我》《没咯》《兰若度母》展现过融合电子与民族元素的先锋姿态,音乐本身也在《存在论》也展现出对虚拟时代身份认同的思考。
但现在这支乐队还是差不止一口气,至少一专虽然够火水平够高,她们触碰到了时代病症的表层,却未能像当年崔健的《红旗下的蛋》那样,用三个和弦就剖开整个时代的精神内核。
最主要的还有,音乐风格的爆火和开辟时代虽然是靠一个人,但也不是靠一个人,就像摇滚是靠崔健,但魔岩三杰,唐朝乐队背后有一帮人,而现在国内搞相似音乐风格的其实还是很少,未来会走向何方很难说了。
这就像现在的华语乐坛了,独立音乐它更丰富了,但主流乐坛更烂了。
来源:令狐伯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