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跌落神坛!全红婵因伤退赛竞技受阻,家中豪宅争议引关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22:00 2

摘要:全红婵被网友们称之为“跳水界的黑马”,这个2007年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小女孩,是中国的国家队跳水运动员,2014年的时候全红婵在学校玩耍时被启蒙教练发掘,从而接受跳水训练,正式开启了她的跳水生涯。

[玫瑰]全红婵被网友们称之为“跳水界的黑马”,这个2007年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小女孩,是中国的国家队跳水运动员,2014年的时候全红婵在学校玩耍时被启蒙教练发掘,从而接受跳水训练,正式开启了她的跳水生涯。

全红婵在国际大赛中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10米跳台冠军,这也是她首次参加国家赛事,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和好搭档陈芋汐强强联合,夺得了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的冠军。

但仅仅几年过去,这位曾经的“跳水精灵”正面临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挑战,她能否克服伤痛重新回到赛场?这位年轻的冠军真的要“跌落神坛”了?

最先找上门的是身体这道“坎”,过去两年多大家记忆里那个小巧玲珑的丫头,个子噌噌长了七公分,体重也跟着涨了十几斤,搁普通孩子这是好事,但对全红婵这样的顶尖跳水选手,每一公分,每一斤肉,都可能让原本千锤百炼的技术动作走了样,让入水角度偏了那么一丝丝。

她的教练拿过五块奥运金牌的陈若琳就坦言全红婵的技术动作必须得调,身体微妙的变化让她看家本领“水花消失术”都遇到了麻烦,尤其做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种高难度动作时,她自己都说站上跳台腿肚子都会莫名发软,心里直打鼓。

成长的烦恼可不是全红婵一个人在经历,竞技体育特别是跳水这种技巧项目,对运动员的身材要求简直苛刻到不近人情,体重轻、个子小,转起来才快,空中姿态才飘逸,消耗的力气也少,这几乎是圈内公开的秘密。

当身体像吹气球一样发育时,曾经的优势就可能变成劣势,天才如全红婵也逃不过青春期这道人人必过的关。

伴随身体发育的还有日积月累的老伤,早在2021年她的身体就亮起了红灯,脚踝、手腕这些要命的关节伤得不轻,甚至有说法是脚踝都有些变形,每次训练前光是给这些受伤的地方缠绷带、做固定,就得折腾小半个钟头。

2024年她就因为腰伤突然发作,不得不暂停训练进了医院,那时候就有消息说她身上好多地方都劳损了,巴黎奥运会之后,这伤病的范围似乎还在扩大,这次全国冠军赛临阵退赛,也是因为腰伤不合时宜地“找上门来”,对于一个把身体用到极致的运动员,伤病就像个赖皮的幽灵,稍不留神就跳出来搅乱你所有的计划。

这不禁让人想起跳水皇后高敏,早在全红婵一鸣惊人的2021年,就用过来人的眼光点出这孩子年少成名,后面身体发育这一关不好过,高敏太清楚这个阶段对运动员有多难熬了。

全红婵的教练陈若琳,自己当年也吃过“发育痛”的苦头,这种亲身经历的传承,或许能给全红婵一些安慰,但脚下的路终究还得她自己一步一步踉跄着走过去。

身体的挑战已经够让人头疼了,意志力的考验同样不轻松,面对发育期带来的身体变化,全红婵自己也坦白过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管不住自己。

陈若琳教练也提到过,小姑娘爱偷吃零食,嘴馋是她必须克服的大毛病,甚至有媒体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说她的“易胖体质”可能随了妈妈,这无疑给体重控制又加了一道锁,天才的烦恼原来成长本身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奥运会。

比她大一岁的队友陈芋汐,在闯发育关时那股狠劲儿着实令人佩服,她更早经历这个阶段,硬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把体重牢牢钉在理想范围内,听说她外出比赛,行李里电子秤是标配,饭前称,饭后也称,一天称上个七八回都不算事,这种近乎自虐的自我管理或许正是眼下全红婵需要咬牙学习的地方。

我们不能简单拿陈芋汐的自律去要求全红婵,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心性都不一样,但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它往往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赛场上的输赢是运动员最硬的成绩单,2025年的跳水世界杯系列赛,全红婵在女子单人十米台项目上连续三次都输给了陈芋汐,而且分数差距一度大到让人不敢相信,整整30分,这对一个曾经以碾压优势夺冠的选手来说,心理上的冲击可想而知。

她在赛后采访里那句“找不到曾经的那种感觉了”,听着就让人心里发酸,是技术动作还没磨合好还是伤病拖了后腿,还是心态出了问题,外面说什么的都有,然后就有了这次全国跳水冠军赛的退赛。

其实赛前全红婵已经跟着队伍到了武汉,还有粉丝在机场拍到了她,广东省体育局公布的参赛名单里一开始也有她的名字,可国家队却在5月21号官宣了她因伤退赛的消息,这一下子“消失”无疑又给她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也让外界的猜测更加起劲了。

从东京奥运会一跳惊艳世界,到现在的成绩起伏和伤病缠身,全红婵始终活在聚光灯底下,每一次完美入水都能换来排山倒海的叫好,而每一次失误和挫败,也同样会被放大镜照得清清楚楚,这种无孔不入的关注既是荣耀,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这个年轻女孩的肩膀上。

赛场之外的纷纷扰扰同样没放过这位年轻的冠军,最近她家在广东湛江迈合村新建的一栋小楼,意外成了网红打卡地和网络口水战的中心。

这栋楼建在全红婵夺冠后村里奖励的地基上,主体三层半,光硬装就花了三十万到七十万不等,要是算上软装,总价可能奔着一百二十万去了,在一些网友眼里,这妥妥的就是一座“豪宅”啊,于是“奥运冠军这么能挣钱”,“这才几年就盖上豪宅了”之类的酸话就来了。

施工那阵子,据施工队的人说,每天都有十几架无人机在工地上空盘旋,“监工”的阵仗比甲方还大,这座小楼俨然成了当地的新地标,村里人茶余饭后爱来这溜达,网上的看客们更是“关心”得不行。

面对这些风言风语,全红婵的哥哥没少在直播里解释,他说这根本不是网上说的什么“豪宅”,就是普普通通的自建房,只不过现在盖房子,样式、材料都比以前讲究了,看起来比旁边那些盖了有些年头的老房子是新派、气派一些,再加上宅基地面积也不小,就容易让人往“豪宅”上联想。

更有人瞎操心说常年在外拼搏的全红婵会被家里人当成“摇钱树”,被“吸血”要钱盖房子,全红婵的父母早就澄清过,女儿比赛拿的奖金都由她自己管着,女儿孝顺偶尔给家里打点钱改善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说的。

一个体育明星靠自己的天赋和一天天的苦练,把一个原本条件平平的家庭带出困境,这本身就是一种本事,她家里人也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不堪,这几年一直都挺朴实的。

这座新盖的小楼以后会是全红婵比赛回来后一个能让她卸下所有疲惫的温暖窝,而不该是争议的靶子,早先全红婵一家是跟亲戚挤在一起住的,她出名之后,天南海北慕名来的粉丝和各种访客络绎不绝,亲戚的生活也受到了不少打扰。

巴黎奥运会之后家里才启动了建房计划,原本打算盖两层,后来村里为了鼓励她直接奖励加盖了一层,这高度据说还跟她平时训练的跳台差不多,或许也藏着一份美好的期许吧,可惜这份来自家乡的善意和自家人的规划,在复杂的舆论场里硬是被品出了各种怪味。

眼下全红婵的团队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她的伤病康复和治疗上,之后会根据她的身体情况来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对运动员来说伤病这东西,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躲是躲不过去的,积极治疗科学康复,才是重回赛场的唯一通道。

经历了这么多风波和挑战,无论是身体发育的坎,还是伤病带来的痛,无论是赛场成绩的波动,还是场外关于家庭的那些闲言碎语,都成了全红婵现在必须同时面对的考场,这次退赛不该被看作是她职业生涯的句号,或许这仅仅是另一段更精彩故事的开端呢?

体育的魅力不只在于站上最高领奖台那一刻的荣光,更在于身处低谷时,那种咬着牙不放弃的韧劲儿和冲出重围的勇气。

对于这个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惊喜和感动的姑娘,我们或许真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她也才刚刚十八岁,一个身体和心智都在经历暴风骤雨般成长的年轻人,她肩膀上扛着的东西已经够沉的了。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