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日上午,从内蒙古包头到江苏高邮,历经两天1700公里的长途自驾,66岁的“国家的孩子”赵俊华终于在家乡高邮与两位弟弟重逢,他们深情相拥、喜极而泣。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包头市融媒体中心、高邮市融媒体中心、扬子晚报、包钢集团新闻中心通过直播,共同见证了这
22日上午,从内蒙古包头到江苏高邮,历经两天1700公里的长途自驾,66岁的“国家的孩子”赵俊华终于在家乡高邮与两位弟弟重逢,他们深情相拥、喜极而泣。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奔腾融媒、包头市融媒体中心、高邮市融媒体中心、扬子晚报、包钢集团新闻中心通过直播,共同见证了这场跨越时空的团圆时刻。
“内蒙古养我长大、送我回家,扬州高邮锣鼓喧天、接我回家。”团圆当日,条幅上的这一行字成为赵俊华内心最滚烫的烙印。在高邮迎接赵俊华的人群之中,她的两位弟弟王其金和王其海早已泣不成声。66年的漫长煎熬与苦苦等待,姐弟三人的思念之情此刻化作真实的相拥。
上世纪60年代,赵俊华成为3000多名“国家的孩子”中的一员,被带至内蒙古。命运在此转折,支援包钢建设的退伍军人赵景山与妻子沈秀兰,在包钢医院将她收养。从此,草原成了赵俊华的第二故乡,温暖的怀抱让她在包头扎根成长。几十年来,养父母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疼爱,让她度过了一段无比幸福的时光。
养父母相继去世后,赵俊华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寻根念头又被悄然唤醒。2024年10月26日,一次特别的参观彻底改变了赵俊华的生活。当她踏入“三千孤儿入内蒙”主题展馆,尘封的历史照片、泛黄的信件、充满年代感的生活用品,瞬间勾起她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寻找亲人的渴望前所未有地强烈。
在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和我市阳光志愿者寻亲服务团等多方努力下,赵俊华先后采集了DNA血样,进行了专业基因检测。历经漫长的等待与细致入微的信息比对,最终确认她的故乡就在江苏高邮卸甲镇。得知这一消息的瞬间,赵俊华直言,根本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她感慨道:“等这一刻,实在是太久太久了,我终于知道自己从何而来。”
5月20日,赵俊华带着一家六口自驾从包头出发踏上了寻亲之路。从苍茫的内蒙古草原到秀美的江南水乡,从锡林郭勒盟到古城高邮,地理的距离被亲情的力量彻底跨越。经过两天行程,5月22日上午8点,赵俊华终于与高邮的家人团圆。在卸甲镇西王庄,赵俊华紧紧握着弟弟们的手深情承诺:“从今往后,姐姐会陪着你们去扫母亲的坟,把缺席的六十多年,一天一天补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感谢内蒙古人民将高邮籍“国家的孩子”养育长大,我市农文旅集团推出“感恩回馈”:内蒙古居民到高邮的国有景区,可以凭身份证享受门票半价优惠政策;65周岁以上的内蒙古居民到高邮的国有景区,可以凭身份证享受免费待遇。
特 别 声 明
为响应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号召,高邮融媒体中心旗下新媒体刊发文字及图片稿件特声明如下:一、知道文章及图片来源的,我们一定会注明文章及图片的出处或作者,请作者联系小编,我们将按照高邮融媒稿费标准,及时发放稿费。二、对于图片和稿件未提及出处的,我们转发时未能及时署名的,请原作者或单位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高邮融媒稿费标准,及时发放稿费。三、对于不同意使用的文章和图片,请原作者或有关单位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以防侵权。四、2022年4月以前的文字或者图片,因条件所限,未及时署名的,请作者或者单位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上述标准发放稿费或及时删除相关稿件或图片。
随 手
点 赞
好 运 不 断
能 量 加 满
来源:高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