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有五项活动的快乐程度则是被高估了,我们以为做这些事很快乐,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乐——
“所有你主动去做的事情都会滋养你;所有你被动去做的事情都会消耗你。”
刷到一则冷知识。
Mappiness排名中有五项活动的快乐程度被人们普遍低估了——
1. 去博物馆参观展览,8.77分
2. 参加体育运动,8.12分
3. 饮酒,5.73分
4. 园艺,7.83分
5. 出门购物和跑腿,2.74分
这些大都是些需要你“动起来”的活动,具有主动性。
另有五项活动的快乐程度则是被高估了,我们以为做这些事很快乐,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乐——
1. 睡眠休息和放松,1.08分
2. 电脑和手机游戏,2.39分
3. 看电视、电影,2.55分
4. 吃饭和吃零食,2.38分
5. 上网浏览,0.59分
这些都是些比较静止的活动,不消耗太多能量。
还有,大自然会让人感到快乐。不过不同自然环境带来的快乐程度也不一样,在海边你的快乐程度是最高的,6.02分,山地是2.71分,林地2.12分。
人类大脑天生偏爱 “主动出击” 的模式。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当我们主动学习、创造、探索时,前额叶皮层会持续分泌多巴胺,这种 “快乐激素” 不仅带来即时满足,更能提升专注力与抗压能力。
就像在海边漫步时,6.02 分的快乐峰值不仅来自咸湿的海风,更源于我们主动感知浪花节奏、观察潮起潮落的全身心投入。相比之下,被动接受信息流的上网浏览,因缺乏大脑的深度参与,只能获得 0.59 分的微弱反馈。
鸡蛋从外被动打破是食物,从内主动打破是生命和活力。
生活中的每一次主动选择,都是对生命力的灌溉。主动规划一场旅行,在陌生街巷中寻找惊喜;主动报名兴趣课程,在学习新技能中突破舒适区;甚至主动整理房间,在秩序重构中获得掌控感。
这些微小的 “主动”,都在重塑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方式,让快乐从被动接受的 “快餐”,转化为主动耕耘的 “丰收”。
同样的道理,在应对困境或者难题的时候,主动行动同样是破局的关键钥匙。当我们直面棘手问题时,与其被动焦虑、等待转机,不如主动拆解难题、制定计划。
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不仅能激活大脑潜能,更能在逐步推进中积累信心,让困境化作成长的阶梯,让难题成为滋养心智的养分。
而被动而被动等待、消极应对的态度,只会让问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陷入焦虑与无助的恶性循环。被动逃避的人,看似暂时避开了难题,实则错失了通过主动行动重塑自我、突破局限的宝贵机会,让原本可能的转机悄然溜走。
以主动姿态迎接挑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是一种将困境转化为成长契机的生存智慧。
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你没有计划,就会成为别人的计划。你不主动,就会可能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垫脚石。
主动出击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边界的拓展。无论是事业的瓶颈期,还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唯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拥抱变化、直面挑战,才能打破既定的轨迹,开辟新的空间,让生命更加精彩多姿。
来源:做个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