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者查询近两年半本土变异株监测数据发现,新冠主导株已更替了近6轮。专家分析,目前看来新冠流行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更取决于病毒变异、人群免疫力的情况。
导语
中疾控专家:新冠感染的临床严重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5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中疾控专家表示,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趋势,而疾病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记者查询近两年半本土变异株监测数据发现,新冠主导株已更替了近6轮。专家分析,目前看来新冠流行与气温变化关系不大,更取决于病毒变异、人群免疫力的情况。
主导株多次更替
催生新冠小高峰到来
记者查看了疾控部门对2023年至今新冠本土病例变异株的监测数据,发现两年半时间中,主导流行的变异株已发生了多次更替。
2023年上半年,BA.5.2与BF.7及其亚分支共同流行,到下半年,由XBB、EG.5及其亚分支“接力”。到2024年,JN.1及其亚分支逐渐取代了EG.5的传播优势,接着又被XDV及其亚分支盖过风头,后者的主导地位持续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一样,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感染得越早,当初的毒株和现在的流行毒株差异越大,体内抗体越提供不了保护。毒株一批一批地更换,加上群体免疫力随着时间自然下降,造成新冠的几波小高峰到来。
此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在冬春季流行,如流感病毒在冬春季明显活跃,然而新冠似乎已不太“在意”季节。
“虽然都是呼吸道病毒,但这两三年观察下来,大部分时段新冠和流感‘错开’了,流感占据的时候,新冠好像总是绕开它,还经常在夏季出现流行高峰,去年是2月份、8月份有过上升,今年3月份开始上升,一直持续到5月。”李侗曾介绍,这可能意味着相比于气候变化,新冠流行更取决于毒株变异与人群免疫的情况。
临床严重性未见明显变化
李侗曾告诉记者,这些流行毒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框架内,但亲缘不一样,后来者取代前者获得流行优势,靠的是免疫逃逸能力,传染性不一定更强,在致病力上也没有发现太多变化。
“整体来说,这两三年新冠造成重症比例都很低。大部分人一周内可以自愈,免疫低下人群、老年人、基础病人有重症风险。症状也没有新的,仍旧以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常见,少数人会出现味嗅觉减退。”他说。
此外,目前流行的XDV及其亚分支中,NB.1.8.1占到了七八成,其综合传播优势明显,造成了不光是我国大陆地区,还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等地区疫情上升,也可能在更多国家取得流行优势。
安志杰表示,新冠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建议大家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目前我国百日咳疫情平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强,各年龄均可发病,没有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最高,年龄越小,重症和死亡风险越高。
安志杰在会上提醒,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因症状相对较轻容易被忽视,但是作为传染源,可能会将百日咳传染给身边的儿童。绝大部分的婴儿病例,在发病前往往在家庭成员中都有咳嗽的患者。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出现咳嗽症状,特别是持续咳嗽的症状,都应尽早就诊,如确诊是百日咳,尽量避免接触孕妇和婴儿。
百日咳可通过疫苗预防,对预防重症和死亡具有较高的保护效果。接种一剂就可以使死亡风险下降70%以上。2025年1月,我国实施了新的百日咳免疫程序,儿童在2、4、6、18月龄和6周岁各接种一剂百白破疫苗。
目前,全国百日咳疫情平稳,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0%以上。但是家长仍应警惕,适龄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此外,日常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也有助于预防百日咳。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要做好日常的清洁通风,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制度,若学生出现咳嗽,特别是持续性咳嗽等症状,应密切关注、尽早就医。
来 源 / 新华社、央视新闻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已进入备考季!华医题库更新速度快、视频 / 刷题 / 模拟试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费刷题练习,点击卡片,开启复习之旅~
(其它学习途径:打开掌上华医→点击“医护助考”)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来源:健康养生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