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老话说“端午有6宝,不富也安康”,指的是哪6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07:42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又快到端午了,粽子香、艾草绿、龙舟响,节日的氛围是越来越浓,可每年这个时候,我坐诊间里也总是多了几分“熟面孔”:胃胀的、上火的、过敏的、心烦的……一个个病人坐下就说:“医生,我最近好像吃坏了,睡不好,也没什么精神。”

我总笑着说:“别急,这不是你一个人,是端午‘惹的祸’。”

但说真的,端午节除了是个传统节日,更是一场对身体的“小考验”。气候开始燥热潮湿,情绪易波动,饮食也容易偏重油腻,再加上熬夜追剧、应酬聚会,健康问题一不小心就“潜伏”了。

老一辈人讲:“端午有六宝,不富也安康。”这不是迷信,而是经验累积下来的“土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端午的这“六宝”,它们可不是你想的那种“保健品”或者“补药”,而是你身边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守护者。

小时候,总看奶奶在门口挂艾草,还念叨“驱邪避灾”。那时候我不懂,长大成了医生才知道,艾草根本不是“迷信道具”,它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和微生态调节剂

艾叶挥发油中含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在中医里被称为“温经止血、祛湿止痒”的大将军。在现代研究中,艾草还有轻微的抗菌、抗病毒效果,尤其在潮湿季节,对呼吸道和皮肤的微生物环境有调节作用。

关键提醒:别盲目艾灸!现在很多人跟风买艾条自己操作,但艾灸讲究穴位、时机、体质。比如湿热体质的人或有皮肤病的,过度艾灸反而会“火上浇油”。

粽子,粽子,包裹的不只是糯米,还有一肚子的“隐患”。

每年端午后,消化科最忙的时候就到来了。很多老人、孩子、肠胃不好的朋友,吃了粽子后,胀气、便秘、胃痛一连串。

糯米黏滞性强,不易消化,再加上高油高糖的馅料,简直是肠胃的“压力山大”。

那粽子还能不能吃?当然能!

关键是:别空腹吃,别一口气吃多个,别吃太甜太咸的。可以搭配点山楂茶、陈皮水,帮助消化。还可以尝试“轻粽”:比如糙米粽、少油少糖的豆沙粽、加粗粮蔬菜做的咸粽。

南方过端午讲究喝点黄酒,尤其是加了雄黄的,说是“辟邪”。

这里的“雄黄酒”,我们必须打个大大的感叹号!雄黄含有砷,现代医学已明确指出其有毒性,禁止饮用!

但黄酒本身却是一种好东西。黄酒富含氨基酸、维生素B群,是天然的“温阳”饮品。

关键是:适量。每天小半杯,有助于缓血行气,尤其是脾胃虚寒、四肢冰凉的人群。但如果你是肝病、糖尿病、痛风患者,哪怕再香,也要忍住。

很多人听到“五毒饼”都以为是小吃,其实它是一种民俗糕点,图案里刻着蛇、蝎、蜈蚣、蟾蜍、壁虎,象征“五毒”。

虽然现在它多是象征意义,但这提醒我们:端午节是“虫害高发期”。

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滋生,尤其是蜱虫、跳蚤、螨虫、毒蚊子,都可能带来皮肤病、登革热、莱姆病等。

建议:

· 家里勤打扫,清除积水,避免虫卵孵化;

· 使用安全的驱蚊液,避免儿童直接接触含避蚊胺的产品;

· 野外活动穿长袖长裤,避免被虫咬。

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防患未然。

很多人觉得香囊是装饰,其实古人用香囊可不是为了“好看”。

香囊里的药材,比如丁香、白芷、薄荷、藿香,都是天然的芳香化湿药,具有一定的抗菌、驱虫、提神作用。

研究发现,这些香料对某些细菌、真菌确实有一定抑制作用,还能缓解轻微的焦虑、烦躁。

但别指望香囊能“包治百病”。它是辅助调节,不是主力治疗。真正的健康,还是来自于整体生活习惯的调整。

传说中“午时水”能治百病,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午采的水。

为什么中午的水特别?并不是水的性质变了,而是中午阳气最盛,是中医讲的“天地阳气交汇”之时。

这其实提醒我们:顺应时辰作息,是健康的根本。

· 午时(11点-13点)阳气极旺,是“养心”的好时间;

· 此时适合午餐后静坐片刻、闭目养神;

· 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情绪激动。

“午时水”的智慧,其实是一种“节律养生”的提醒。

很多人把端午当做吃粽子、划龙舟的节日,却忽视了它的本质:它是一个“养阳气”、“调情志”的节日。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这意味着,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心火最旺、情绪最不稳的时候。

所以端午节最该注意的,其实不是吃什么,而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气”。

· 心烦易怒的人,要避免熬夜、饮酒、过劳;

· 失眠多梦的人,可以尝试太极、冥想、静坐;

· 老年人尤其要防中风、心梗,高温天更要注意情绪平稳。

你可能没注意到,我们的免疫力,也有“节气节律”

研究显示,人的免疫系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波动。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胃肠功能易紊乱,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

而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其实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生物节律与环境互动”。

所以端午节,也是一场“免疫系统的考验”。

“端午有六宝,不富也安康”,说到底,是老祖宗一句最朴素的健康忠告。

这“六宝”,不是值钱的药材,也不是玄妙的偏方,而是:

一份顺势而养的智慧,一种节律生活的自律,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别再只想着吃粽子、放假、晒朋友圈了,给自己的身体也放个假,调调节、养养心、静静气,这比什么都重要。愿你端午安康,不仅是祝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 《黄帝内经》:中国传统医学经典,关于节气与养生的理论基础;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知识》;

3. 《中国药典》2020年版:关于艾叶、香囊等药材的药理成分;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的粽子消化风险提示;

5. 中国疾控中心关于登革热、蜱虫病等虫媒传播病的科普材料;

6.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雄黄酒的食用安全警示;

7. 《自然》杂志翻译版:讲述人类免疫系统的季节性变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古医新韵养生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