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提出“要在沙漠种水稻”,虽因沙漠高盐碱环境水稻种植计划失败,但意外发现小麦在沙漠里表现良好。2021年10月,中国农科院在麦盖提县的沙漠试验田首批播种。在一次常规种植实验中,工程师调试灌溉设备
这一传奇发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
201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提出“要在沙漠种水稻”,虽因沙漠高盐碱环境水稻种植计划失败,但意外发现小麦在沙漠里表现良好。2021年10月,中国农科院在麦盖提县的沙漠试验田首批播种。在一次常规种植实验中,工程师调试灌溉设备
参数时出现细微偏差,意外设定了不同的灌溉模式。本以为会失败,结果小麦生长状况远超预期。2024年6月,6400亩沙漠试验田的小麦迎来丰收,平均亩产294公斤,蛋白质含量高达15%,全部达到一级小麦标准。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选用“新冬20”小麦品种,搬来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滴灌系统、AI感应调控站,还建有病虫害预警站、环境检测柱、气象监测器等。此外,沙漠昼夜温差大,利于小麦积累养分,沙地疏松,小麦根系能扎得更深,且几乎没有病虫害,这些都为小麦高产创造了条件。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人员发现小麦根系分泌的多糖物质与土壤微生物“合作”形成了5厘米厚的生物结皮,可使扬沙量减少80%,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来源:活泼山雀1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