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安兴镇:特色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09:00 1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村民增收的关键抓手。在牡丹区安兴镇,特色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乡村产业振兴承载着村民的美好愿景与期盼。

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已成为推动农村发展、村民增收的关键抓手。在牡丹区安兴镇,特色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既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有机牡丹炼出“黄金油”

初夏时节,牡丹区安兴镇孔楼村村民刘桂香,每天准时来到山东悦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在全国首个有机牡丹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松土除草的日常劳作让她日获80元收入。

3年养地、分解有害物质,年年检测、保障产品品质,这里每亩土地每年仅能生产有机牡丹籽油100公斤,20亩牡丹才能产1公斤有机牡丹蜂蜜,产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山东悦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海胜介绍,基地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控等技术,构建起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平衡的生态体系,成功度过全无收入的3年有机转换期。目前生产的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蜂蜜等产品,均已通过有机认证。

“离家近,只要不刮风下雨,我就过来干活。”村民刘桂香在这里干了10多年,也带动了其他村民到基地务工。基地常年吸纳百余名村民劳作,“家门口就能增收”成为村民的普遍感受。随着产品畅销国内外,企业正着力打造品牌农业,持续扩大就业带动效应。

千层底踏出“国潮路”

飞针走线间,非遗技艺在指尖流转,一双手工定制的千层底虎头布鞋制作完成,线上售价388元。

在安兴镇宋河村云履布鞋加工厂,村民正专注地制作手工布艺制品。一针一线“纳”出的时尚单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深度融合,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这些具有浓厚文化韵味的手工布鞋,如今已实现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工厂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带动千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农村妇女稍加培训即可上岗,计件工资灵活机动,村民在家也能干活。”该厂负责人李芬介绍。老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催生的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早年间,返乡创业热潮为当地带来了一批有头脑的“新农人”,李芬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传统布鞋有更好的销路,从上海的服装公司回来后,李芬将流行元素融入布鞋设计中,带着时尚单品勇闯市场,做成“潮流”产业。

丝瓜络织就好前景

“丝瓜全身是宝,嫩可入膳,老能成器。”在安兴镇江庄村,刘淑正通过网络直播销售丝瓜产品,“大的丝瓜络可以制作蒸布、鞋垫,小的可加工成清洁用品、杯垫等,下脚料和艾叶混合还能加工成艾灸用品。”

因村里有用丝瓜瓤治脚气的土方,刘淑萌生了研发丝瓜络鞋垫的想法。自主创业后,刘淑成立了菏泽本草丝瓜络日用品有限公司,购置设备、注册商标、收购原料、研究加工工艺,最终研发出鞋垫、清洁用品、笼布、杯垫等30余种产品,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景区”双渠道销售,去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丝瓜络鞋垫采用纯天然原料手工制作,对汗脚有明显抑制作用,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热销带动了丝瓜种植,江庄村已利用荒地种植丝瓜20余亩。“现在主要是原材料紧缺,每年只能去外地选购。”刘淑表示,下一步将聘请专家指导选种种植,形成规模化丝瓜产业。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安兴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船郭庄村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余亩种植梨树、草莓、蔬菜等,年收益达90多万元;丝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稳步成型,丝瓜鞋垫等制品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云履布鞋、悦如牡丹系列产品等“产得好,销得开”,更多“土特产”变身“金招牌”,成为当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安兴镇党委书记李其腾介绍。

菏泽日报 记者 张啸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