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新闻政策点评】5月23日 星期五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8:21 2

摘要:我是阿基,带你从金融的角度看世界,与君共进,相信国运,做强国崛起的积极参与者!

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风起云涌。

学会从政策新闻中看门道,透过现象看本质。

睁眼看世界,看中国,看周围,看身边。

我是阿基,带你从金融的角度看世界,与君共进,相信国运,做强国崛起的积极参与者!

一、网信办:针对网络“黑嘴”伤企乱象,开展2个月专项整治行动

阿基点评:网信办这次针对网络“黑嘴”的专项整治,主要打击那些靠造谣、敲诈、抹黑企业来牟利的“毒流量”行为。

网络“黑嘴”给企业带来多重负面影响

1. 搞臭企业名声

编造谣言攻击企业产品质量、经营状况,比如捏造某饮用水企业股权结构有问题、某汽车品牌质量差,直接让消费者对品牌失去信任。

假扮企业家发假消息,比如用企业老板的头像注册账号,断章取义其言论,误导公众。

2. 敲诈勒索,逼企业交“保护费”

发完负面帖后威胁企业给钱删帖,甚至在企业上市、融资等关键节点故意发黑料,逼企业合作或交钱。

有企业爆料,每年要打点上百家自媒体,每家“合作费”从5万到几十万不等,不交钱就被黑。

3.恶意唱衰行业,干扰正常经营

故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唱衰行业前景,比如歪曲解读财报、翻炒旧闻蹭热点,让投资者和消费者恐慌。

甚至有人到企业门口直播“打假”,干扰正常运营。

“黑毒嘴”给企业造成的后果

企业损失惨重:轻则形象受损,重则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比如某信息科技公司被黑公关逼着签合作协议,否则负面解读不停。

就业民生受影响:被黑的企业80%是民企,而民企贡献了超80%的城镇就业。企业倒了,普通人饭碗也危险。

营商环境恶化:企业不敢创新,企业家如履薄冰,最终损害市场竞争和经济活力。

典型案例数据

兰州案例(2024年):处理8.6万条有害信息,关停网站33家,行政拘留21人,罚款34人。比如有人造谣“市中心爆炸”,被批评教育;有人伪造山体滑坡视频,被拘留7天。

专项行动案例:某饮用水企业被恶意解读包装设计,某汽车品牌被黑质量差,某科技公司财报被歪曲后被迫签合作协议。

这次整治行动的核心内容

1. 重点打击四类问题

恶意抹黑:造谣产品质量、雇水军刷差评、搞虚假测评。

敲诈勒索:发黑帖要删稿费、假借“监督”收保护费。

恶意营销:唱衰行业、歪曲财报、蹭热点炒冷饭。

泄密侵权:冒充企业家、泄露隐私、到企业门口直播闹事。

2. 平台责任压实

要求平台加强热搜、财经账号管理,优化举报功能,不配合的直接曝光处罚。

3. 技术+法治双管齐下

用算法识别“黑嘴”账号,改进实名认证,降低企业维权难度。

各地联动,比如安徽警方设“护企警务员”,上海检察院专项打击造谣。

这次整治就是告诉“黑嘴”:靠造谣敲诈企业的毒流量生意到头了!企业不用再提心吊胆交“保护费”,普通人也不用被假消息带节奏。但关键还得看执行——平台能不能真管住热搜,黑号会不会换个马甲继续作妖?

二、算法推荐乱象凸显,中央网信办督导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优化调整

阿基点评:算法推荐的乱象有哪些?

1. 大数据杀熟

同一商品或服务,老用户比新用户价格更高(比如打车、外卖会员被多收钱)。

2. 信息茧房

算法只推你爱看的内容,刷来刷去全是同类信息,人越看越傻,视野越来越窄。

3. 诱导沉迷/过度消费

短视频自动连播、游戏放水让你停不下来,购物App用优惠券勾引你多买。

4. 操纵榜单和热搜

花钱买水军刷量、控评,假话题上热搜,误导舆论。

5. 侵害特殊群体

给未成年人推软色情、诱导充值;给老年人推诈骗广告;压榨外卖员配送时间。

对老百姓的伤害有多大?

1. 钱包被坑

大数据杀熟多花钱,诱导消费买到一堆没用的东西。

2. 脑子被“洗”

信息茧房让人思想偏激,容易被谣言带节奏,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3. 时间被偷

刷短视频、打游戏停不下来,熬夜伤身,耽误工作学习。

4. 社会撕裂

算法推极端内容,煽动对立,比如男女互骂、地域黑,搞得网络乌烟瘴气。

5. 弱势群体受害

孩子沉迷游戏、老年人被诈骗、打工人被算法逼成“送单机器”。

网信办怎么整治?

1. 逼平台改算法

抖音、小红书必须推更多正能量,不能只喂你“毒鸡汤”;微博热搜要公示规则,不准暗箱操作。

2. 让用户有选择权

必须提供“一键关闭推荐”功能,别让用户点7次才能关(说的就是你,某些App)。

3. 公开算法逻辑

平台得把算法原理摊开说清楚,比如抖音开“安全中心”网站,微博标热搜热度来源。

4. 重点保护弱势群体

未成年人的推送必须过滤黄暴内容;老年人界面要简化,防诈骗;外卖员配送时间不能逼死人。

5. 长期盯梢+罚款

专项行动变常态检查,平台再乱搞就曝光、罚款,甚至直接下架。

这次整改就是让算法从“算计人”变“服务人”:

老百姓能:少被坑钱、少被洗脑、少浪费时间;

平台守规矩、公开透明、别作恶;

网信办:谁不服就收拾谁,直到算法老实为止!

三、发展老年教育、旅游、就业等,“老有所为”意见出台

阿基点评:政策出台的主要目的

1. 把握老龄化红利,别让老年人“躺平”

我国老龄化严重,老年人数量爆炸(2023年60岁以上人口近3亿),光养不干活太亏了。政策要把低龄老年人当“人力资源”用起来,别浪费他们的经验和技能。

说白了就是:既要解决老年人没事干憋出病的问题,又要填补年轻人不愿干的岗位缺口(比如环卫、家政、社区服务)。

2. 给“银发经济”打鸡血

老年教育、旅游、医疗这些产业能赚钱,但以前没人好好搞。政策要逼企业开发适老产品和服务,把老年人的退休金和消费能力变成GDP增长点。

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机会

1. 老年人:终于不用只在家带孙子了!

再就业:退休返聘扫大街、当物业电工、开熟梨糕店,既能赚零花钱又能刷存在感(案例:天津环卫公司返聘退休工人,月嫂创业开家政公司)。

搞事情:教物理的“吴姥姥”成网红,退休教授支教西部,老年人也能当知识网红或技能导师。

2. 企业和社会:捡到便宜劳动力

用工荒缓解:年轻人嫌脏累的活(环卫、社区服务),老年人顶上,还不用交五险一金(企业狂喜)。

新商机:老年旅游团、适老化智能手表、老年大学课程……银发经济产业链能养活一堆公司。

3. 政府:少花钱多办事

省钱: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比如社区调解、疫情防控),政府不用雇那么多社工。

维稳:让老年人忙起来,减少广场舞抢地盘、保健品诈骗等社会问题。

普通人能薅的羊毛

想学技能的:国家老年大学开网课,退休教授在线教物理,免费蹭课不香吗?

想省钱的:社区老年食堂7元管饱,再也不用吃外卖地沟油。

想创业的:政策给低龄老年人发创业补贴,开个熟梨糕摊子也能拿钱。

政策目的是四赢:

国家:把老年人从“负担”变“资源”,缓解养老压力;

企业:廉价劳动力+新市场双丰收;

老年人:有钱赚、有事干、有人夸;

年轻人:爹妈不催婚了(都去当网红了),社会矛盾也少了!

银发经济已经步入上升趋势,未来这一行业板块又得出不少新富豪,应该注意的是要加强监管,怕就怕出现更多坑蒙拐骗中老年人的骗局!

四、天价耳环事件:黄杨钿甜的父亲被立案调查,涉嫌违规经商及隐瞒违法生育问题

阿基点评:给大家细细盘点事件来龙去脉:从“炫富”到“坑爹”全记录

1. 导火索:230万耳环引爆全网

05后演员黄杨钿甜在成人礼晒照,戴的耳环被扒疑似奢侈品牌Graff经典款,公价230万,顶二线城市一套房,网友瞬间炸锅:“17岁新人凭啥这么壕?”

黄杨钿甜回应“耳环是妈妈的”,但网友继续深挖,发现她家住深圳上亿别墅,母亲日常戴百万珠宝,父亲杨某曾是雅安公务员,辞职后暴富。

2. 扒皮老爹:公务员期间违规经商+超生二胎

违规经商:杨某2011-2017年任雅安公务员期间,偷偷注册影视公司(2014年)、生物科技公司(2020年),业务范围涉灾后重建建材、医疗物资等“风口行业”,明显踩《公务员法》红线。

违法生育:2011年杨某生二胎,当时政策未放开,涉嫌隐瞒超生事实报考公务员,可能被撤销录用资格。

紧急切割:舆情爆发后,杨某连夜卸任公司法人、转让股权,被嘲“此地无银三百两”。

3. 官方调查:没贪灾后重建款,但其他问题实锤

雅安联合工作组核查:杨某未参与灾后重建项目,但违规经商、隐瞒超生属实,已立案调查。

网友不买账:质疑“自查避重就轻”,要求上级介入查家族资产来源,比如辞职8年如何从公务员变亿万富豪。

存在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权力变现+监管漏洞

1. 公务员财产申报形同虚设

杨某在职期间经商、辞职后暴富,暴露公务员财产申报只盯在职,离职后成“法外狂徒”。

网友扒出他名下公司注册资金500万-5000万,与公务员薪资严重不符,但制度没要求公开家属资产,查个寂寞。

2. 政商旋转门玩得溜

杨某2017年辞职,立马接手家族企业,业务从雅安灾后重建建材转向疫情医疗物资,精准踩中“政策红利”,被疑靠职务资源提前布局。

公务员在职期间用亲属名义开公司、退休后变现,已成灰色产业链套路。

3. 娱乐圈“资源咖”背后的权力游戏

黄杨钿甜出道7年拍33部戏,资源碾压同龄人,网友怀疑“星二代”背后有资本护航,而资本可能来自老爹的权力变现。

监管部门整治方向:堵漏洞+晒资产+全民盯梢

1. 公务员终身追责制

离职后10年内继续查财产,用区块链记录资产流动,防止“洗白”。

家属经商必须报备,违者直接开除+追赃,参考新加坡“连坐”制度。

2. 晒透公职人员家底

公务员财产公示从本人扩大到配偶、子女,包括海外资产和奢侈品,别让230万耳环成“未解之谜”。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内部人爆料,参考“朝阳群众”模式。

3. 娱乐圈“拼爹”黑名单

严查艺人家庭背景与权力关联,禁止公职人员子女用“资源咖”身份强捧,违者封杀作品。

未成年艺人收入强制托管,戴百万珠宝需提供完税证明,否则按洗钱处理。

这事本质是权力变现遇上网民柯南:

老百姓:不是仇富,是恨不公!公务员一边领工资一边开公司,辞职还能暴富,凭啥?

制度:漏洞比筛子大,公务员财产申报像过家家,离职监管基本靠自觉。

整治:光靠查个案没用,得把权力关进“透明保险箱”,让每个杨某们知道——辞职≠安全,网友24小时拿着放大镜等你翻车!

下次炫富前,建议先查爹妈账本,不然成人礼变“全家塌房纪念日”。

来源:新生代作手阿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