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之死:谁在逼孩子必须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9:42 2

摘要:朱宏鑫7岁时,就以九战全胜的佳绩荣获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冠军,9岁成为业余6段选手,在当时的围棋界,他被视为“潜力新星”。据称,全国同年龄段达到此水平的仅有17人。

据报道,5月19日晚八点四十六分,九岁业余6段小朋友朱宏鑫跳楼后死亡。“生前长期因输棋被父亲极端殴打,选择了轻生。”

朱宏鑫7岁时,就以九战全胜的佳绩荣获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冠军,9岁成为业余6段选手,在当时的围棋界,他被视为“潜力新星”。据称,全国同年龄段达到此水平的仅有17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朱宏鑫的父母离异后,他由父亲抚养。朱宏鑫的父亲长期对他实施家庭暴力。这可能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生活压力以及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有关。朱宏鑫在父亲的高压和暴力下,失去了对围棋本身的热爱和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在当前阶段,由于就业困难,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家长和孩子都陷入了对未来的焦虑之中。据相关报告显示,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对孩子教育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家长们希望孩子至少能在某一个领域快速取得成功,取得对其它孩子的压倒性优势。却忘了孩子成长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过程。

极端功利性教育观念泛滥,使得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只看重成绩和荣誉。就像在朱宏鑫的案例中,大家只看到了他在围棋上的天赋和成就,却忽略了他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快乐和自由。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断给他们加压,希望他们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却不知这种过度的压力可能会让孩子精神崩溃。

社会对“神童”的期待,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时刻压在孩子们身上。当一个孩子展现出某方面的天赋时,整个社会似乎都为之疯狂。培训机构会利用这些孩子的名气进行宣传,吸引其他家长和孩子;各种赛事不再是单纯检验孩子水平和促进交流的平台,而是异化成为了孩子们争夺荣誉、满足家长和社会期待的战场。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他们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就会被视为失败者。孩子们的童真和创造力被逐渐磨灭,只剩下为了迎合他人期待而努力拼搏的疲惫身躯。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方面,父母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成绩和规则。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社会层面,需要摒弃对“神童”的过度追捧和畸形期待,营造一个宽容和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让人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而不是为了博眼球而过度渲染个别案例。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是把人培养成工具。我们不能让功利主义和焦虑情绪主导教育,而应该回归教育初心,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追逐梦想,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更多的教育悲剧发生,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坐看云卷云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