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孩子高考落榜后躲进废弃仓库7天 父亲找到时发现一堵算式墙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09:54 2

摘要:张大勇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后脑勺下垫着已经翻到水洗发白的《人民日报》,和往常一样慢悠悠地摇着蒲扇。蒲扇是十年前他老丈人送的,边缘已经裂了,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

出梅那天,县城的热浪把风都烤焦了。

张大勇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后脑勺下垫着已经翻到水洗发白的《人民日报》,和往常一样慢悠悠地摇着蒲扇。蒲扇是十年前他老丈人送的,边缘已经裂了,用透明胶带粘了又粘。

午后两点的太阳像一团蒸腾的水汽,压在每个人的肩膀上。

“大勇,我家小浩不见了,你看见没?”隔壁的王叔气喘吁吁地推开虚掩的院门,汗珠顺着他黝黑的脸颊往下滚。

张大勇慢慢坐起身,从裤兜里掏出手机,“几点了?”

“三点多了,他昨天去领高考成绩,回来就把自己锁在屋里,今早起来人就不见了。”

张大勇这才想起来昨天看到小浩低着头回家的样子。他曲着脖子,像是肩上扛着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考得不好?”

“差了二十多分,一本线没过。”王叔说这话时,眼神飘向了院子角落里用来堆杂物的三轮车,上面叠着三个旧轮胎。

张大勇记得王叔曾经说过,他供小浩读书,就指望着这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改变一下家里的命运。王家祖祖辈辈都在这个县城里,从来没人能考上大学。

“我去帮你找找。”张大勇穿上拖鞋,抓起挂在门边的一顶草帽。

出门前,他看了眼桌上还没喝完的啤酒,啤酒瓶上贴着”买一送一”的小广告,旁边是他女儿小芳上初中时用过的圆规,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女儿已经去城里上班了,每个月只回来一次,带一堆他和老婆并不太爱吃的城里零食。

出了院子,小区里安静得出奇。这栋破旧的筒子楼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灰黄的水泥。楼前的空地上,王奶奶正在晾晒一床老式棉被,棉絮从边缘露出来,像是某种动物的内脏。

“大勇啊,听说小浩不见了?”王奶奶问道。

张大勇点了点头。

“那孩子昨天回来时眼睛都红了,我叫他吃饭,他都不理我。”王奶奶顿了顿,“你说这高考有那么重要吗?不就是考个大学嘛,现在不是也有技校吗。”

技校。张大勇默默地重复着这个词。他想起自己二十年前就是从技校毕业的,现在还是县建材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一个月四千多的工资。今年厂里效益不好,已经拖欠了两个月的工资了。

“王叔说要报警了,我想先去找找,小孩子能跑到哪去?”

“要我说啊,十有八九是去了那个破仓库。”王奶奶指了指小区东边的方向,“那孩子小时候经常往那跑,说是他的’秘密基地’。”

张大勇想起来了,县建材厂旁边确实有一个废弃的仓库,以前是用来存放水泥的,后来厂里扩建,就闲置了。小浩小时候常在那里玩,还经常拉着他女儿小芳一起。

“我去看看。”

走出小区,路边的下水道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一只花斑猫正蹲在井盖上,警惕地看着他。县城的街道狭窄而拥挤,两旁的店铺门前挂满了晒干的辣椒和腊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的气味。

经过文具店时,他看到店里的电视正在播放高考状元的采访。那个戴着眼镜的男孩笑得腼腆,说着”我只是比较用功”之类的话。店老板的儿子坐在柜台前玩手机,脖子上戴着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链子。张大勇记得这孩子初中都没毕业就辍学了,现在跟着他爸做生意,日子过得倒是滋润。

县建材厂就在前面,灰色的高墙上爬满了爬山虎,大门口停着几辆满载水泥的卡车。门卫老李正在门亭里打盹,桌上放着一个旧收音机,正在播放一首老歌。

“老李,醒醒。”张大勇拍了拍门亭的窗户。

老李揉了揉眼睛,“啊,是大勇啊,怎么今天来上班了?不是说让你们休息到月底吗?”

“我不是来上班的,是来找人。王家的小浩,你见过没?”

“小浩?”老李挠了挠头,“没见过啊。不过…”

“不过什么?”

“昨天晚上我听到东边那个破仓库有动静,我以为是野猫,就没去管。”

张大勇心里一动,“那我去看看。”

废弃仓库就在厂区的东北角,四周长满了齐腰高的杂草。仓库的铁门已经锈迹斑斑,门锁早就不知所踪,只剩下一条生锈的铁链松松垮垮地挂在门把手上。

张大勇轻轻推开门,一股霉味夹杂着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浩?你在吗?”

没有回应。

仓库里昏暗潮湿,阳光从破旧的天窗斜射进来,照亮了空中飞舞的尘埃。地上散落着一些碎砖块和废弃的水泥袋,角落里还有一张破旧的折叠椅,椅子上放着一个1998年的旧挂历,停留在了五月。

正当张大勇准备离开时,他注意到仓库深处有一道微弱的光。

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绕过几堆废弃的建材,来到了仓库的尽头。在一面斑驳的水泥墙前,他看到了王家的小浩。

小浩背对着他,正聚精会神地在墙上写着什么。墙上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白色的粉笔灰落了一地。

“小浩?”

小浩转过身,脸上带着惊讶的表情。他眼睛下面挂着两个黑眼圈,头发乱蓬蓬的,T恤上沾满了粉笔灰。

“张叔?”

“你爸到处找你呢,你在这干嘛?”

小浩低下头,没有说话。

张大勇走近了些,这才看清墙上的内容。那不是普通的数学公式,而是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甚至是他看不懂的符号和图表交织在一起。它们像一张巨大的网,覆盖了整面墙壁。

“这都是你写的?”张大勇有些震惊。

小浩点了点头,“我高考发挥失常了,物理只考了92分,数学也只有130分。”

张大勇不知道该说什么。在他看来,这些分数已经很高了。

“我在这里复盘我的错题,”小浩指着墙上的一个角落,“这道题是计算圆柱体内水面高度的,我当时思路完全错了。还有这道,关于电磁感应的,我忘记了磁感线的方向…”

张大勇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心里泛起一阵酸楚。他记得小浩从小就对数学有着不同寻常的兴趣。六岁时就能心算两位数乘法,十岁时已经在研究初中数学了。

王叔曾经骄傲地跟邻居们说,他儿子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将来做科学家。为了支持小浩学习,王叔和王婶省吃俭用,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买了各种参考书。

“小浩,你爸妈担心死了,我们先回去吧。”

小浩摇了摇头,“张叔,我不想回去。我爸对我期望那么高,我却让他失望了。”

“考不上一本不是世界末日,还有二本,还有…”

“我知道还有别的路,”小浩打断了他的话,“但我就是不甘心。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

张大勇注意到小浩脚边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几个面包和矿泉水瓶,显然他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天了。

“你这是打算在这儿住下来了?”

小浩苦笑了一下,“我只是想静一静。这个仓库从小就是我的秘密基地,每次我遇到解不开的题目,就会来这里思考。这里安静,不会有人打扰我。”

张大勇看了看四周,地上铺着一块不太干净的泛黄床单,角落里堆着几本翻得破旧的参考书和一个老旧的台灯,电线从墙角的裂缝中引出来,应该是接的厂里的电。

“你已经在这待了几天了?”

“七天了。”小浩轻声说,“我领了成绩单那天,就直接来这了。”

“你爸妈知道你的分数吗?”

小浩摇了摇头,“我没敢告诉他们。我爸从我初中开始,就一直跟我说,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每次看到我拿第一名,他比我还高兴。我怎么能告诉他,我可能要去一个普通的二本?”

张大勇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在这个小县城里,高考确实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他回想起自己女儿小芳高考那年,也是差了几分没考上一本,最后去了省会的一所二本院校。现在在一家普通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比他还多一些。

“其实,二本也不错…”

“张叔,你知道我为什么在这面墙上写这些公式吗?”小浩突然问道。

张大勇摇了摇头。

“因为我想证明,我不是笨蛋,我只是发挥失常了。”小浩指着墙上的一个个公式,声音有些颤抖,“这些都是我错过的题目,我现在都会做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能考上重点。”

张大勇叹了口气,“小浩,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你已经很优秀了,比我们这一代人强多了。”

“可是对我爸来说,不够啊。”小浩低下头,“他一辈子都在砖窑厂搬砖,背都驼了。我是他唯一的希望。”

张大勇看着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突然觉得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走吧,先回去。你爸都要报警了。”

小浩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他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临走前又看了一眼那面算式墙。

“张叔,你觉得我爸会很失望吗?”

张大勇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回答。

回去的路上,小浩一直低着头走,像是在思考什么。经过一家小卖部时,张大勇买了两瓶汽水,递给了小浩一瓶。

“小时候你特别爱喝这个,记得吗?”

小浩接过汽水,冰凉的触感让他愣了一下,然后勉强笑了笑,“记得,那时候一块钱一瓶,我总是缠着我爸买。”

“你爸那时候可宠你了,每次你想要什么,他都会尽力满足你。”

小浩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所以我更不想让他失望。”

回到小区时,已经是傍晚了。夕阳的余晖给破旧的筒子楼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远处传来收摊小贩的吆喝声。

王叔和王婶正站在楼下焦急地等待着,看到小浩回来,王婶立刻冲上前去,又是拥抱又是责骂。

“你这孩子,跑哪去了?吓死我们了!”

王叔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复杂,既有松了一口气的欣慰,又有隐隐的失落。

“爸…”小浩低着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张大勇走上前,拍了拍王叔的肩膀,“老王,孩子找回来了就好。这个年纪,难免有点情绪。”

王叔点了点头,目光却一直停留在小浩身上,“分数出来了?”

小浩咬了咬嘴唇,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差了二十三分,没过一本线。”

王叔的表情明显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没事,二本也行,总比那些连大学都上不了的强。”

这话说得有些勉强,张大勇能感觉到王叔的失望。

“爸,我…”小浩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先回家吧,你妈做了你爱吃的红烧排骨。”王叔说道,声音有些沙哑。

张大勇看着他们一家三口走进楼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回到家,老婆正在厨房里忙活,听到他进门的声音,探出头来问道:“小浩找到了?”

“嗯,在厂里那个废弃仓库里。”

“那孩子,一直都挺聪明的,怎么高考会发挥失常呢?”

张大勇没有回答,而是走到冰箱前,拿出了一瓶啤酒,“你还记得小芳高考那年吗?”

老婆的动作顿了一下,“当然记得,她差了十五分,去了省城的财经学院,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突然想起来了。”

晚饭后,张大勇坐在院子里乘凉,抬头看着星星点点的夜空。从王家的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隐约能听到他们的谈话声。

次日一早,张大勇刚推开院门准备去买早餐,就看到王叔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两包烟。

“大勇,谢谢你昨天帮忙找小浩。”王叔递给他一包烟。

“客气啥,邻居嘛。”张大勇摆摆手,但还是接过了烟,“小浩怎么样了?”

“昨晚我们聊了很久,”王叔的眼圈有些红,“我去了那个仓库,看了那面墙。”

张大勇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不知道那孩子懂那么多东西,那些公式我一个都看不懂。”王叔抽出一根烟,但没有点燃,只是在手指间转来转去,“我一直以为,只有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但是昨天看到那面墙,我才明白,那孩子比我想象的要优秀得多。”

“是啊,小浩一直都很聪明。”

“我决定了,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和专业。”王叔终于点燃了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他说他对数学和物理特别感兴趣,想去一所有这方面特色的学校,哪怕是二本。我同意了。”

张大勇有些惊讶,“你真想通了?”

“还不是被你们逼的,”王叔苦笑了一下,“昨晚我老婆跟我大吵了一架,说我太看重面子,把孩子逼得躲到废仓库去了。其实她说得对,我一直觉得只有一本才有出息,其实是我自己的执念。孩子开心最重要,他喜欢研究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式,就让他去研究好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王叔又说:“那孩子说,他想考研究生,将来做个科学家。我想,只要他喜欢,就算是二本毕业,也能考上好的研究生吧?”

“当然能,”张大勇拍了拍王叔的肩膀,“小浩那么聪明,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一个星期后,小浩填报了志愿,选择了省内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二本院校。虽然不是什么名校,但据说那里的应用数学系很有特色。

开学前的一天,张大勇路过建材厂,突然想起了什么,绕道去看了看那个废弃仓库。

推开生锈的铁门,他发现那面算式墙还在,但旁边多了一行字:

“未来的路,我自己走。——王浩 2025.7.15”

张大勇笑了笑,转身离开了仓库。门外,夏天的阳光正好,照在杂草丛生的小路上,显得格外明亮。

来源:一颗柠檬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