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朝鲜在金正恩亲自见证下为其最新一艘5000吨级新型驱逐舰举行了下水仪式,然而,原本应是展示军工成就、巩固政权威望的重要时刻,却因为一次严重的技术失误而变得尴尬至极。
5月21日,朝鲜在金正恩亲自见证下为其最新一艘5000吨级新型驱逐舰举行了下水仪式,然而,原本应是展示军工成就、巩固政权威望的重要时刻,却因为一次严重的技术失误而变得尴尬至极。
金正恩心情不太好
根据朝中社的报道称,这艘驱逐舰在下水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操作事故,导致船体倾斜,滑轨断错节奏,舰体部分位置受损,新船未能成功入水,直接卡在船台上,宣告下水失败。
据外媒和朝中社资料分析,朝鲜此次为新舰采用的是传统的重力滑道下水法。这种方式成本低,依赖滑板结构的顺畅配合,但对技术和操作时机要求极高。一旦前后滑轨速度不一致,就可能造成船体倾斜,甚至结构性破坏。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新舰的船尾滑轨先行入水,船头却仍在高处滑道上未能及时脱离。这导致整艘舰船如同在半空中被“扭断”,最终斜卡于船台中段。部分船底甚至因摩擦滑道而受损,疑似出现结构裂痕,可能会影响舰艇未来的使用寿命。
此次下水失败朝鲜并没有曝光任何照片
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型舰艇是朝鲜近年来最具现代化水准的大型水面战舰,其设计思路很可能参考了俄式“现代级”或中国的052B型,有一定的防空与反舰能力,被视为朝鲜海军转型的标志性产物。这艘“国家名片级”的舰艇却遭遇下水失败,对于朝鲜来说本来就不同寻常,而这回还是在金正恩的注视下发生的,那后果可想而知。
据报道,金正恩在现场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后,情绪非常激动,当场下令对“相关单位”展开“立案审查”,措辞上罕见地使用了“犯罪行为”来界定这起事故,同时他还下令务必在6月召开的委员会前完成驱逐舰的修复。
所以对于金正恩来说,这不仅是船体修复工作,更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若能在大会之前修复舰艇,朝鲜便能维持军力强势形象,并控制此次事故对外传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造船工程角度看,若舰体下部确实已磨穿或结构性受损,很难在规定时间修复如初,即使外观修复完成,其整体结构强度和未来服役的安全性恐怕也将受到较大影响。
对此有专家称,朝鲜这次弄出这样的事也是在许多人意料之中的,因为近期他们太追求速度了。
就在4月25日,朝鲜刚刚完成一艘同级驱逐舰的首次下水,短短不到一个月后,第二艘即将完成,而根据商业卫星图像显示,这艘出事的新舰上周尚未完工,但本周就已匆忙下水,显然是在赶进度,但这种急进方式,在缺乏稳充分测试的情况下,极易埋下质量隐患,这次显然就是一个教训。
其实朝鲜近年来在军工建设方面确实有加速之势,包括核潜艇、洲际导弹、卫星发射装置乃至无人机系统等项目都出现“压缩周期”的情况,而这些武器系统的快速推出背后,往往是整个体系“闭门造车”,在缺乏国际合作与外部审核的情况下,以高度封闭模式运作。在这种制度下,即使存在工程失误,工程人员也难以及时发声,问题可能被有意无意压下,直到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此次驱逐舰事故正是一次反面例子,在如此重要的项目中,船台设计、滑道调试、操作时机控制等各个关键节点如果缺乏足够的技术监督和反复测试,仅凭高层的政治命令加速推进,出事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这艘驱逐舰是否能在短期内完成修复暂时不得而知,若船体损伤不重,以朝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或许能在短期内对舰身进行“应急修补”,但问题是,这种“政治化修复”是否真正符合军用标准?是否会留下潜在隐患?这些或许才是该考虑的。
信息来源:
CNN:《金正恩在目睹朝鲜新型海军驱逐舰在发射失败中瘫痪后大发雷霆》
来源:鉴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