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小红书壮大的品牌,到线下开店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0:05 2

摘要:一部分成长于淘宝、小红书等平台的品牌们,正走出屏幕,陆续出现在城市街区与商场里。它们以女装、包袋、生活方式为核心品类,擅长图文种草、生活方式叙事,并通过 KOL 和用户内容持续放大品牌影响力。但当流量开始内卷,线上红利“见顶”,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意识到:屏幕之外

线下门店不是终点,而是转场实验的起点。

撰文丨miaomiao

编辑丨锐裘

自 2024 年下半年开始,一轮“电商品牌线下化”的信号正在被放大。

一部分成长于淘宝、小红书等平台的品牌们,正走出屏幕,陆续出现在城市街区与商场里。它们以女装、包袋、生活方式为核心品类,擅长图文种草、生活方式叙事,并通过 KOL 和用户内容持续放大品牌影响力。但当流量开始内卷,线上红利“见顶”,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意识到:屏幕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品牌表达及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RQ 梳理了一批代表品牌与开店动态,根据品类进行划分,来呈现这场“集体下场”背后的趋势与挑战。。

女装类

1. Random Piece

模糊边界的穿衣提案

Random Piece 诞生于淘宝,主打简约基本款与舒适廓形,强调⽇常的时髦感。其成立于 2011 年,直至 2024 年 9 月才首次落地线下门店——位于西岸梦中心的一年期快闪店铺。

Random Piece 的门店空间打破了传统陈列模式,以开放式衣架与居家式摆设结合,通过轻质隔断组合打造可变化的展陈,简约又不乏细节,配合店员“自由搭配”的建议式服务,更像一个穿搭沙龙。Random Piece 希望在真实的空间中与用户产生更多联结,激发更多内容,而非单纯的货品销售。

2. sage studio

低饱和的生活实验

与 Random Piece 相邻的 sage studio,成立于 2015 年,旨在塑造舒适服装轮廓,几乎同一时间落地西岸梦中心开设正式门店。

sage studio 在线下延续了其审美秩序:空间通透,以低饱和度的木色与米色为主调,随处可见的自然材质(石头、藤编、棉麻)、香薰、花器、木质家具,共同构建出了“理想生活”的可视场景。空间内还设有沙龙区、植物陈列、读物角,每一处都暗含“生活提案”的意味,让用户在舒适的节奏中建立品牌记忆。

3. jajainthemoment

把“客厅”搬进创意街区

来自成都、靠“实穿”出圈的女装品牌 jajainthemoment,在线上早已拥有一批忠实粉丝,产品风格简约,主要结合经典设计与舒适面料,以表达“简单日常”的穿衣理念。

继去年 4 月在成都 cpi 开设线下首店后,时隔一年,品牌将沪上首店选址在富有历史文化的何东旧居所在的现所三期,以归家客厅为主题,融入绿植、音乐、器物,适当留白,营造了一个可以慢慢试穿、慢慢感受的“状态场”。消费者进门后几乎不会被引导消费,而是先沉浸在与品牌共同构建的城市休闲生活之中。

4. 东日是个卷毛

以氛围感和出片场景为先

东日是个卷毛于 2015 年以淘宝网店诞生,至今积累了 250 万粉丝,小红书的相关话题浏览量也已高达 2800 万。产品以简约通勤风为主,主理人以叠穿风格打造个人标签,并作为模特为用户提供实用参考,收获大量粉丝和回头客。

2024 年 8 月,东日是个卷毛在厦门的新兴商业项目退化公园开设了首家实体店,面积仅 40 ㎡,设计简约温馨,吸引无数消费者前往打卡;近期又于思明区斗西路的独栋老洋房开出 2.0 店铺,面积超 300 ㎡,在女装的基础上加入了古着、咖啡和甜品业态打造复合型店铺,进一步放大了品牌风格。

5. 出逃赤岗西

融合复古风格与赛博未来感

出逃赤岗西是创立于 2022 年,以广州赤岗西街区为灵感起点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试图从简洁设计中创造丰富性,在线上以“特别的裁剪”和“泛朋克风格”吸引了一批追求个性的年轻人。

继 2024 年 9 月在成都 COSMO 开设线下首店后,现已于 2025 年 4 月入驻南京 JLC 金陵中环开设南京首店。两家门店均选址于定位年轻潮流的新一代购物中心内,均设置可供拍照打卡的装置区域,配合社交媒体传播;并结合水泥砖、樱桃木,金属构件等元素锚定了同一种设计风格,整体呈现出冷酷感。

除了女装品牌之外,强调“悦己消费”与生活方式场景的品牌也在加速进入线下,构建自己的气质空间。

生活方式类

6. an action a day(AAAD)

打造正在生活的地方

AAAD 成立于 2020 年,主打女性运动美学,核心并非强调运动功能,而是希望让女性自在地穿,舒服地表达自己。

今年 5 月接连在愚园路和杭州天目里打造了两家门店,这是继 HAI550、五原路后的两个新空间。每一家店都以「散落的家」作为线下店主题概念,有书房、客厅、阳台......呈现想象中「日常生活」的样子。以愚园路店为例,门店大概 90 ㎡,布局就像一间真正的家:衣服挂在“阳台”边,试衣间像“卧室”,没有太多陈列压力,反而让人更放松去试穿和停留。

7. chillmore 且悠

清新悠然的生活美学

chillmore 且悠于 2020 年上线天猫期舰店,通过 body&life 两大产品线提供香氛洗护产品等。近年内有过 KOL 集体带货的时期,直至 2025 年才落地线下首店,选址上海徐汇区的宝庆路街头。

门店不大但“松弛”,一进门是香氛试闻区,还有身体护理区及弧形洗手台,再往里走是一块遍布绿植的花园——名为「镜屋绿洲」,专门留给顾客发呆或拍照。整体风格延续了品牌一贯的实用、轻盈,定价也比较亲民。

在更具功能性的品类中,如包袋设计,也有品牌通过空间强化品牌制造力与故事感。

包袋类

8.古良吉吉

意趣设计的当代表达

作为以趣味设计圈粉的包袋设计师品牌,古良吉吉于 2012 年在杭州创立,直至 2024 年 9 月才正式开启线下布局,以商场拓展为核心策略。

品牌主要布局以万象城为主的高端商场,目前共 14 家门店,分为“休嬉公园”和“玩新工坊”两种店型。休嬉公园大面积使用米白色墙面,在道具中用亮眼的颜色组合作为点缀,整体风格趋于统一。其从深圳首家门店为起点,已经去到合肥、成都、西安、天津、长沙实现五店同开。玩新工坊配合“工坊”概念增设了制包台、制包工具、皮料、裁片等陈列,让顾客对包袋诞生过程有更多感知,现已官宣在重庆、杭州、武汉、北京、南京、海口六城同开。

可以看到,无论是进入街区还是走进商场,这些品牌对线下空间的“使用方式”都趋向同一个共识——相比常规化设计和效率提升,更重视“如何被记住”,以及“如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门店空间所承载的,是品牌理念的立体化呈现。

于是,品牌们延续了在线上的内容表达策略,试图创造氛围感和状态场,通过场景、服务、互动形式的组合,引导用户在其中停留、感受、拍照并留下内容,从而形成新的社交传播起点。

这种表达逻辑,正是它们在线上成长时所依赖的内容驱动路径,如今转化为了实体场景的演绎。

而线下空间能否真正成为用户复购与品牌信任的入口,取决于品牌能否不断修炼产品质量、洞察用户需求,并找到线上线下融合节奏。

线下不是终点,而是品牌成长的下一关卡。谁能从审美走向信任,从内容走向服务,谁才可能在这场“集体下场”的实验中留下来。


来源:RQ商业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