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就不用细说了。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具有多个重大突破: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这几天有三件事接连发生,如果连在一起看,也许能看出点什么了。
第一件事,是《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开始实施。
这部法律的重要性就不用细说了。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具有多个重大突破: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是重大利好。它将为大家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市场准入、融资、账款回收等多方面提供坚实保障,大大增强大家干事创业的信心。
第二件事,是网信办抓“黑嘴”。
5月21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四类突出问题: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问题;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问题;恶意营销炒作问题;泄密侵权类问题。
上面提到的四方面问题,很多企业都遭遇过。如“歪曲解读企业股权结构、财务报表、产品包装”“翻炒企业旧闻旧事”“对企业家进行污名化或恶意贬损”“到企业经营场所开展直播、短视频拍摄”等。司马南对联想集团和柳传志的大肆攻击,网络水军对农夫山泉的无端责难,就属此类。
估计全网络都会同意司马南是攻击企业的最大“黑嘴”。现在这张“黑嘴”已经再也喷不出毒气、臭气了,那么,下一个应该闭嘴的“黑嘴”会是谁?
网友发现,司马南的旧东家—昆仑策研究院头条号4天未更新了。
看了一下,昆仑策头条号的所有作品都停留在4天前,也就是5月19日。
难道是提前听到风声,乖乖地闭嘴了?
这就是第三件事,昆仑策停更。
昆仑策这几年在网上算是风生水起,在老一代极左王网站如“乌有之乡”日趋没落的情况下,昆仑策挺身而出,接过了中国网络极左派的大旗。
尽管昆仑策打着理论研究、科学探索的幌子,文章的调子也相对平和,也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其实质,则是反对改革开放,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隐晦地鼓吹“以阶级斗争为纲”,歌颂全面计划经济。也就是歌唱三十年,反对四十年,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
昆仑策的主要问题,是一再挑起姓“资”姓“社”、属“公”属“私”的意识形态论争,以期干扰甚至改变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前进道路,进而实现他们全面恢复旧体制的梦呓。昆仑策的作者们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个别言语来硬套活波波的客观现实,忘记了社会发展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脱离客观现实和当下历史条件限制,一下子到达河的“彼岸”,从而走入了极左的境地不能自拔。
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认识,急于“消灭私有制”,无论在前苏联、柬埔寨,还是中国,都留下过惨痛教训。中国所以能有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在改革开放40年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空前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就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并将之写入宪法,对共有、私有财产一并依法予以保护,从而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所以,在今天这样的历史阶段,昆仑策不负责任地鼓噪“消灭私有制”,鼓吹“资本原罪论”不仅在现实层面不可行,还会引发思想混乱,有危宪嫌疑。
昆仑策研究院的主要作者和目标客户群是具有保守思想和在命令计划经济中有既得利益群体,旧体制和老路线的捍卫者。这些老旧的保守人士怀念着旧政治集权和计划经济时代的旧特权,希望中国走回头路。这些人已经不再是社会的现实中坚力量,对社会大众也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但他们仍活跃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凭借在体制内的某种历史地位,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决策。这也是他们创立昆仑策研究院的初衷和目的。
正因为昆仑策研究院自我定位调门较高,企图塑造出一种红色精英定位,左的不够极端化,立场不够草根化,思想不够年轻化,因为需要司马南这样接地气、吸引草根、文章冲击力感染力强、又自带巨大流量的网络大V加入,以改变昆仑策在社会底层影响力不够、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强的弱点。这就是二者是一拍即合的原因,也是昆仑策为司马南喊冤叫屈的原因。
所以,对于昆仑策的思想倾向,有关部门决不能小觑,必须提高警惕,严肃认真加以对待。
前《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曾发文解释说:“我之所以批评互联网上的‘极左’声音以及表现,是因为它们正在形成一种有影响的网上舆论声势,而这种自媒体构筑的声势偏离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改革开放的目标也是严重分叉,甚至背道而驰的。一些人以极端方式解读党性、政治信仰,朝着最恶毒的方向解读很多做事者工作中与他们偏颇营造的‘政治正确’之间的出入,用政治放大镜给不同意见和特色下定义。”
老胡认为,“那些‘极左’观点无视十八大以来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治理成就,不停挑各个领域的‘政治毛病’,看谁都像坏人,一有问题就指控背后有阴谋,如果这样的观点得以绑架社会意识形态,那还了得!”
所以,老胡最后得出结论:“一定要遏制各种‘极左’声音在互联网上的无限膨胀。”这些极左声音顶着‘政治正确’,肆意打压常识常理,不断制造社会对立,这样的言行越极端,效果越荒腔走板,对社会主义事业基础力量的建设和全社会创新氛围的营造一点好处都没有。”
昆仑策停更,是不是预示着这方面工作的开始?
来源:夜读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