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打造特色普法品牌 在赣鄱大地播撒法治种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0:30 2

摘要:“八五”普法以来,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创新打造“做'法律明白人' 办法律明白事”“非遗+普法”“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等一批特色品牌,让法治种子播撒在赣鄱大地,全民法治素养和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营造了良

“八五”普法以来,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创新打造“做'法律明白人' 办法律明白事”“非遗+普法”“红色法治文化看江西”等一批特色品牌,让法治种子播撒在赣鄱大地,全民法治素养和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作用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是江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精准普法、建设法治江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西不断擦亮“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这块“金字招牌”,推动“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从“以育为主”向“以用为主”转变。

为增强“法律明白人”能力,江西率先推行“1名村(居、企业)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创建省级“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基地,聚焦物业纠纷、电信诈骗、厚葬薄养等常见多发问题,引导“法律明白人”投身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推动全社会形成“处处都有法律明白人 人人都办法律明白事”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省85.17万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325.1万件次,化解矛盾纠纷46.3万件次,参与社会事务54.8万件次,引导法律服务72.2万件次。

非遗激发法治宣传新活力

“近年来,江西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创作和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江西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例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将法治元素与萍乡春锣、兴国山歌、遂川山歌、永新小鼓、弋阳腔、采茶戏、锄山鼓等民间文艺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婆母同村》《法治乐安百业旺》等一批具有赣鄱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以及《民法典“挖呀挖”》《网信小剧场之反诈防范》《生死抉择》《那道门》等一批独具魅力的赣鄱方言普法短视频。

“‘非遗+普法’宣传方式不仅推动了非遗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更增加了普法宣传的创新性、趣味性。”江西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吴永春说,它将法治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成为赣鄱大地的一抹“幸福底色”。

运用好红色法治文化资源

江西依托全省近3000处革命旧址、35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矩阵(集群),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人民委员部旧址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让红色法治文化立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不仅如此,江西还着力加强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谷雨时节,春意阑珊。走进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画卷跃然眼前,驻足游玩的游客很难想象,这里曾被贴上“乱”的标签。

如何实现由“乱”到“治”?李坑村从千年古训中汲取智慧,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巧妙融合,把《朱子家训》与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通过“立家训、晒家风、家训挂厅堂”等乡村治理活动,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如今,漫步李坑村法治文化广场,“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朱子箴言已化作每户墙上的“微家训”,与“德法讲堂”的法治标语相映成趣,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文章来源 | 法治日报

记者 | 黄辉

来源:司法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