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理解泽连斯基为何要访问南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0:30 2

摘要:南非作为金砖国家重要成员,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2023 年南非主办金砖峰会时,明确支持扩员并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紧密联系让特朗普将南非视为 “俄罗斯的伙伴”,而泽连斯基此时访问南非,自然触动了美国敏感的地缘政治神经。

前言

美国总统特朗普 5 月 21 日会见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突然抛出对泽连斯基访问南非的质疑,这背后折射出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

要理解特朗普的困惑,得从南非的特殊身份、泽连斯基的外交困境以及美非关系的深层矛盾说起。

南非的双重角色

南非作为金砖国家重要成员,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2023 年南非主办金砖峰会时,明确支持扩员并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紧密联系让特朗普将南非视为 “俄罗斯的伙伴”,而泽连斯基此时访问南非,自然触动了美国敏感的地缘政治神经。

但南非同时奉行不结盟政策,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中立。总统拉马福萨多次强调,南非既不支持俄罗斯,也不支持乌克兰,而是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这种立场让南非成为泽连斯基争取国际舆论的重要突破口,毕竟非洲国家在联合国涉乌决议中的投票倾向,往往取决于南非等地区大国的态度。

泽连斯基的非洲突围

泽连斯基此次访问南非,本质是乌克兰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长期以来,乌克兰过度依赖欧美援助,但随着特朗普政府削减对乌支持,泽连斯基不得不将目光投向 “全球南方”。南非作为非洲第二大经济体和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其态度对乌克兰争取非洲国家支持至关重要。

根据南非政府公告,泽连斯基此行重点讨论了贸易合作、农业援助和教育交流,同时呼吁南非推动俄乌和谈。这种务实策略背后,是乌克兰试图通过经济合作换取政治支持的考量。例如,南非是非洲最大的玉米出口国,乌克兰则希望通过粮食合作项目拉近与南非的关系。

但泽连斯基的算盘并非一帆风顺。南非外交部长潘多尔曾明确表示,南非不会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队。这种立场让泽连斯基的游说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只能以 “呼吁停火” 草草收场。

特朗普的政治算计

特朗普对泽连斯基访问南非的质疑,与其说是外交战略的考量,不如说是国内政治的操弄。就在会见拉马福萨当天,特朗普突然播放所谓 “南非白人遭受种族灭绝” 的视频,试图将南非塑造成 “人权洼地”。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本质是为了迎合其核心选民,美国保守派白人对 “白人权益受威胁” 的焦虑。

更深层的动机,在于特朗普试图通过攻击泽连斯基的外交策略,反衬自己 “美国优先” 政策的正确性。早在 2025 年 2 月,特朗普就因南非的《征用法案》切断对南援助,理由是该法案 “歧视白人”。这种将国内议题国际化的手法,既能转移国内矛盾,又能塑造 “保护白人” 的政治形象。

但特朗普的策略显然适得其反。拉马福萨当场反驳称,南非白人仅占总人口 7%,却拥有 70% 的土地,所谓 “种族灭绝” 纯属无稽之谈。这种尴尬的对峙,暴露出特朗普外交策略的粗糙与短视。

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

特朗普对南非的攻击,正在动摇美国与非洲的关系根基。南非作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与美国的贸易额占非洲对美贸易总额的 15%。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制裁和援助削减,已导致南非对美出口下降 12%,直接影响特斯拉等美国企业在南非的投资。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的访问却为金砖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机。俄罗斯借此强化与南非的军事技术合作,中国则通过金砖新开发银行向南非提供 10 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种 “去美元化” 趋势,让特朗普的单边制裁显得愈发无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南非作为 2025 年 G20 轮值主席国,正试图推动俄乌和谈。拉马福萨在会见特朗普时明确表示,希望美方支持南非的调停努力。这种主动姿态,既符合南非的中立立场,也为金砖国家争取了国际话语权。

泽连斯基的破局与特朗普的困境

对泽连斯基而言,南非之行的最大收获或许在于 “姿态” 而非 “实质”。通过访问金砖国家,他向国际社会传递了 “乌克兰寻求多元支持” 的信号,这在西方援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但要真正获得非洲国家的支持,乌克兰还需在粮食援助、债务减免等领域拿出实际行动。

对特朗普而言,攻击泽连斯基和南非的策略正在反噬自身。美国国内民调显示,62% 的非洲裔选民认为特朗普的 “种族灭绝” 言论是 “对南非的侮辱”,这可能影响其在关键摇摆州的支持率。更严重的是,南非已宣布将向国际法院起诉美国的制裁措施,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南关系的紧张。

结语

特朗普对泽连斯基访问南非的质疑,本质是旧霸权思维与新兴多极秩序的碰撞。南非的中立立场、泽连斯基的外交突围、特朗普的政治操弄,共同勾勒出一幅复杂的国际政治图景。

在这场博弈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单极世界的时代正在远去,多极化的浪潮不可阻挡。未来的国际秩序,将由那些能平衡利益、包容差异的国家塑造,而非固守冷战思维的霸权者。

来源:文史鉴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