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已经闭幕接近百日,在黑龙江、在哈尔滨,亚冬会带来的积极效应仍在发挥作用。12日,在科威特举行的亚奥理事会第45届全体代表大会上签署了《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的谅解备忘录》;近日,在
□本报记者 杨镭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已经闭幕接近百日,在黑龙江、在哈尔滨,亚冬会带来的积极效应仍在发挥作用。12日,在科威特举行的亚奥理事会第45届全体代表大会上签署了《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的谅解备忘录》;近日,在哈尔滨建立国家冰雪运动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和黑龙江省共建)也正式获批。无论在全国还是全亚洲范围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冰雪运动领域的重要地位再次获得肯定。
22日,黑龙江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晓冬,哈尔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柏志国和哈尔滨体育学院校长姜玉洪分别接受了记者采访。在总结亚冬会的收获、展望龙江冰雪运动未来的同时,他们也介绍了关于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和国家冰雪运动学院的相关情况。
“亚冬”带动效应持续释放
虽然第九届亚冬会已经结束,但对于这样一届成功赛会的总结,和赛会带来的后续效应仍在持续。在22日的采访中,董晓冬表示:“哈尔滨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对黑龙江冰雪运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董晓冬再次总结了第九届亚冬会的办赛经验,他表示,哈尔滨亚冬会从取得举办权到开幕仅580天,面对筹办时间短这一最大挑战,黑龙江形成高效筹办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成立省亚冬会筹办领导小组,整合全省资源推进筹办各项任务;省市两级共抽调3700余名干部专职办赛,培养了一大批国际赛事运营人才,有效提升了我省高水平赛事承办能力;贯彻落实简约办赛要求,场馆建设不搞大拆大建,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仅局部进行改造升级,182天就完成了所有场馆维修改造,为大型赛事筹办提供了“龙江样板”; 本土备战参赛加速了年轻运动员成长,黑龙江运动员斩获13金8银8铜,创历届最佳战绩;哈尔滨冰上场馆、亚布力滑雪场等完成现代化改造,达到国际赛事标准,为承办高水平冰雪赛事奠定硬件基础;赛会显著提升了哈尔滨的国际知名度,强化了“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形象。
而柏志国表示,在“后亚冬时代”,哈尔滨将以打造国际冰雪体育名城为目标,持续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工作开展,“竞技体育方面,依托亚冬会场馆场地,继续承接和举办男子冰球、女子冰球、花样滑冰等项目的俱乐部联赛、职业联赛、巡回赛、锦标赛等专业赛事;群众体育方面,推动亚冬会场馆面向社会开放,举办一批观赏性强、参与面广的冰雪体育赛事活动,推动赛事活动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更好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青少年体育方面,构建面向青少年的冰雪体育赛事体系,做好冰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方面,通过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哈尔滨核心区建设,建立亚冬博物馆,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交流合作由体育向多领域延伸拓展,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冰雪体育知名度、影响力。”
高水平训练中心助推冰雪运动发展
在哈尔滨设立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源于亚奥理事会对亚冬会成功举办的高度肯定。2月18日,也就是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闭幕4天后,亚奥理事会总干事侯赛因致函中国奥委会主席高志丹,提出将哈尔滨市及亚布力命名为“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希望尽快与中国奥委会及哈尔滨市签署三方备忘录;3月3日,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吴坚向亚奥理事会复函,表示希望共同推进这一项目。此后,经过一系列推进工作,5月12日,亚奥理事会第45届全体代表大会上,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等见证下,哈尔滨市副市长张海华代表哈尔滨市政府,与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霍震霆、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静正式签署了备忘录。
备忘录中明确:亚奥理事会对中心承办训练培训活动,根据商定方案和需求给予经费和资源支持;中国奥委会指导做好规范运行和对外联络;哈尔滨市提供相关场馆设施和配套保障等。在合作交流方面,鼓励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研、运动医学和反兴奋剂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对此,柏志国表示,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落户哈尔滨,有利于亚冬场馆赛后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带动和延续哈尔滨和全省的冰雪运动热度;从冰雪经济来讲,有利于发挥哈尔滨冰雪资源优势,进一步放大“亚冬效应”,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全产业链发展;从冰雪文化来讲,有利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冰雪运动项目在亚洲各国家/地区推广普及。
“2025年亚奥理事会-国际滑联亚洲花样滑冰青年训练营”将作为“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首个项目,计划于8月10日至20日举办。“我们将借助设立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加强中外青少年冰雪运动交流合作,组织开展青少年冰球训练营、滑雪冬令营等研学实践活动,以及短道速滑、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赛事体系,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柏志国说。
打造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冰雪运动学院将依托建校70多年以来始终秉持着冰雪特色的哈尔滨体育学院进行建设。姜玉洪介绍,建设国家冰雪运动学院最早是2022年我省主要领导在会见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时提出的:“那时候我们就开始启动了这项工作。”
董晓冬介绍:“前期,我们沟通体育总局科教司提出省部共建国家冰雪运动学院的初步设想,得到体育总局高度重视。我们会同哈尔滨体育学院等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建设方案,组织专家对方案论证,多次与总局科教司等司局沟通修改后,形成《省部共建国家冰雪运动学院方案》,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后,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履行了相关审批程序,近日正式获批。”
姜玉洪表示,国家冰雪运动学院成立后,将整合国内冰雪体育资源,推动建立冰雪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创办冰雪体育培训基地、搭建冰雪体育科技保障平台,把学院建成我国冰雪体育人才的培养高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家冰雪运动学院的平台优势,推动科技赋能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和行业需求,推动冰雪体育文化传播,促进冰雪体育国际交流合作。”
柏志国也表达了哈尔滨市体育局积极与国家冰雪运动学院交流合作的意愿,他说:“在师资共享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师资队伍合作模式,组建冰雪运动师资共享联盟,共同制定师资共享计划,实现师资的高效调配和利用;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将探索建立冰雪体育场馆共享机制,面向国家冰雪运动学院开放市属冰雪体育场馆设施,同时鼓励学院毕业生到哈市进行实习实训,邀请学院相关专业队伍与市属运动队进行比赛交流,进一步提高冰雪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在赛事联合举办方面,充分发挥双方在体育资源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优势,统筹调度赛事场馆、运动员、教练员等各类资源要素,联合申办举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活动。”
对于国家冰雪运动学院下一步的发展,董晓冬表示:“我们将会同哈尔滨体育学院等,与国家体育总局保持密切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建好冰雪运动学院。”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