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评价体系建设应注重哪几个方面?这场论坛给出破题新思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1:02 2

摘要:5月21日下午,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深融共进·生态赋能”——融合传播评价主题研讨在北京怀柔举行。来自学界、媒体及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发表演讲,聚焦“融合传播评价”主题,分享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情况,探讨全媒体评价体系的构建趋势,旨在共同为构建适

5月21日下午,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深融共进·生态赋能”——融合传播评价主题研讨在北京怀柔举行。来自学界、媒体及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发表演讲,聚焦“融合传播评价”主题,分享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情况,探讨全媒体评价体系的构建趋势,旨在共同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建言献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对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加快探索科学合理的全媒体评价体系,是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坛围绕“深融共进·生态赋能”背景下的全媒体评价体系,深度探析数智化时代、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的融合创新发展,探讨融合传播评价的理想状态。

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全媒体评价体系

当前,媒体评价呈现主体多元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编辑)、融合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秋红在《从传统媒体评价到全媒体评价——理论、方法与体系之变》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媒体评价的三种主体,分别为自评价、他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与会嘉宾分别代表不同的评价主体,分享了探索全媒体评价体系的经验。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曲梅林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坚持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广电新媒体提质升级,开展北京视听融合指数监测,支持北京广播电视台和各区融媒体中心加快新媒体建设,健全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加大培育大端大号。首都广电全媒体矩阵打造全国广电政务媒体头部品牌,全网阅读量达76亿次。市区媒体建成千万级账号5个,百万级账号75个,建成视听北京传播矩阵,聚集345个账号,触达粉丝超10亿。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在致辞中介绍,目前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正在着手搭建广电视听全媒体评价体系。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是由中宣部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署建设、国家统计局唯一批准的、以大数据方式进行统计调查的传播效果评价系统和领先科技平台。CVB收视分析基于全国超5亿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用户的数据基础,为行业在精品创作、节目编排、用户分析、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了管理抓手和决策依据。

中广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阚平带来演讲《“繁星指数”——以评测体系洞察“微短剧+”融合传播的质量与流量》。去年6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和西安交通大学,携手学界业界等多方力量构建综合性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近一年来,“繁星指数”对全网400余部较为优秀的微短剧作品进行评测,从传播、赋能、价值等维度设立评测指标,对作品表现及行业趋势进行了持续测量评估,通过破解行业痛点,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二、融合创新,提升系统性变革实践质效

步入全媒体时代,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大力推动下,各级广电媒体在不同的媒体评价中取得亮眼成绩。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虞坚分享了主流媒体影响力进一步凸显的相关数据。笔者观察到,根据CTR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2024年峰值月活500万以上的主流媒体自有客户端有7款,其中6款为广电自有客户端。虞坚认为,在这种强影响力下,主流媒体、广电新媒体、台网联投的全媒体营销价值得到广告主认可。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分发中心总监刘克军介绍了大象新闻以“主流媒体全媒体生产传播效果评价体系”为指挥棒和度量衡推动实践,取得较好融合传播效果,在中宣部通报的评价榜单和CSM2024年度榜单中不断创造佳绩。他总结了五条“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方法论:一是全台办端:台就是端,端就是台;二是生态创新:连天接地,服务民生;三是思维转变:移动优先,双向驱动;四是内容为王:质效协同,破圈传播;五是多元发展:放大优势,成为强势。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集团副总经理何宁分享了江苏广电重构技术底座,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经验,以模型、平台、智能体为关键词,解析江苏广电是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和传播的。他认为,在科技的助力下,江苏广电融合效果不断显现,大屏小屏融合传播、面向互联网生产的意识、汇聚多方资源,深度拓展垂类力量等方面均进一步增强。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孙宏利分享了广州台作为地方媒体,是如何使其融合传播效果在城市台中居于前列的。经验共有五点:一是深化机制改革,激活内生动力;二是坚持自研创新,驱动技术突破;三是坚守内容为王,实施精品工程;四是聚力瘦身健体,推进精简精办;五是联动两岸三地,拓展国际传播。

三、共话未来,探讨如何构建评价体系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围绕“构建全媒体评价体系”“健全与完善媒体融合发展评价体系”等议题展开充分讨论,就设置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价原则等具体内容提出建议和观点,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滕勇提出全媒体评价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评价导向,二是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三是突出量化分析方向,四是把握分级分类要求。

李秋红认为全媒体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全媒体的发展,是相互需要、相互促进、一体推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抓紧探索建立全媒体评价体系,对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与全媒体发展意义重大。这要求我们探索创新媒体活动的新的评价体系。她提出两个思考原则:其一要坚守媒体的性质、职责、使命和职能定位;其二要坚持用正确的导向驾驭算法。与此同时,她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要积极推进传统媒体评价和新型媒体评价的相接相加相融;第二要积极探索建立全媒体一体化的收视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要坚决打击收视造假,流量操纵、流量造假等。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CSM)副总经理肖建兵在《全媒体消费中的年轻世代 解码传播与评价的核心变量》主题演讲中建议以年轻用户为切入点,抓住传播与评价中的变量,了解并关注全媒体消费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虞坚建议主流媒体全媒体融合传播评价需引入营销维度,评价需提升传播+营销+消费数据获取能力、关注大小数据融合、关注品效结合等。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