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计生协成立45周年、第27个“会员活动日”的重要节点,此次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健康服务+文化浸润+暖心帮扶”四大行动,为全省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 梁露露
2025年5月20日上午,初夏的阳光洒满郑州郑东新区如意湖畔,将绿意葱茏的如意湖广场染成一片金黄。
随着一阵欢快的旋律响起,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计生协联合主办的“5・29会员活动日”系列宣传服务暨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中国计生协成立45周年、第27个“会员活动日”的重要节点,此次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健康服务+文化浸润+暖心帮扶”四大行动,为全省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现场直击:多部门联动打造“生育友好”服务矩阵
活动现场,巨幅主题展板与飘扬的彩旗交相辉映,身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穿梭其间,为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盛会增添了几分热烈与温情。
郑东新区管委会一级调研员李红旗在致辞中表示,郑东新区作为郑州现代化建设“新名片”,始终聚焦“一老一小”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在生育支持政策方面,落实婚假延长至28天、产假最长188天等假期制度,并推出住房保障、税收优惠等政策,切实减轻家庭负担;托育服务领域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建成119家托育机构、提供4814个托位,1673 名婴幼儿入托,依托省儿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医育结合”服务体系;奖励扶助政策落实全面覆盖,每年落实16项政策惠及3万人,发放资金3000万元,常态化开展生育关怀行动,为特殊家庭提供健康服务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在新型婚育文化建设中,整合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资源强化宣教队伍建设,利用新媒体与线下活动普及政策内容,有效推动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理念深入人心。
河南省计生协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高富国在致辞中提到,各级计生协需发挥组织网络密、会员力量强、群众基础深的优势,以“活动聚人心、服务暖民心”为导向,聚焦宣传教育、健康服务、家庭帮扶等六大核心职能,当好三孩政策实施的“主力军”。
当前,河南省人口发展呈现总量趋稳、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但“生不起、育不好、养不了”仍是制约家庭生育意愿的突出问题。为此,高富国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整合基层阵地资源,让宣传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二是创新宣传形式,通过主题活动、新媒体传播破解群众生育顾虑;三是打造特色服务阵地,延伸服务功能,培育典型示范,推动全省计生协工作提质增效,助力河南人口高质量发展。
政策“零距离”:从“文件纸”到“百姓话”的生动转变
“我家二宝3岁了,想送托育机构,但担心费用高、不专业,怎么办?”在政策咨询区,35岁的二胎妈妈王女士提出疑问。
此次活动,省、市、区、办事处、社区五级计生协队伍组建“政策宣讲团”,以“面对面答疑+案例解析”模式,深度解读三孩生育政策、托育机构支持措施等内容,现场解答150余位群众关于生育补贴、托育机构选择等疑问,让“生养无忧”的政策红利可触可感。
“您孕28周了,要注意补充DH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三有免费孕妇课堂。”
不远处,河南省儿童医院、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等医疗团队设立“健康服务站”,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育儿指南》、免费血压测量等方式,普及孕产期保健、科学育儿知识,累计服务20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500余份,帮助家长树立“优生优育优教”理念,不少家长现场扫码加入“科学育儿交流群”。
另一边,托育与养老机构代表现场展示服务特色,以“科学育儿案例+适老服务场景”讲解,引导群众走近普惠型养老托育服务,推动“一老一小”服务融入日常生活。
婚育新风:从“集体颁证”到“零彩礼”的观念破冰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将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反对高价彩礼,践行科学育儿……”
此次活动中,河南省计生协志愿者还将新型婚育文化宣传“搬”进郑东新区婚姻登记大厅,一场特别的“婚育新风进万家”行动在这里进行。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副处长刘云兵、河南省计生协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高富国、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张浩、郑东新区一级调研员李红旗为新人主持集体颁证仪式,新人宣读爱的誓言、书写家庭心愿,现场获赠《新婚读本》《优生优育手册》、伴手礼等“婚育大礼包”。活动累计覆盖50余对新人,以仪式感传递传播新型婚育观念,倡导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高价彩礼、拒绝随礼攀比,培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良好家风。
“零彩礼不是‘不要彩礼’,而是拒绝过度索取。”新人李先生坦言,他和妻子用共同积蓄支付了婚房首付,“双方父母更看重我们小家的未来,这种观念转变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记者手记
从政策宣讲到暖心帮扶,从婚育新风到托育服务,这场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生育友好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指标,而是有温度的民生工程。当“不愿生”的顾虑被政策红利消解,当“不敢生”的担忧被服务体系化解,当“生不出、生不好”的痛点被专业力量破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必将更加坚实。河南的探索,或许正为全国提供一份可复制的“中原答案”。
来源:大河健康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