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郑州大学医学院在2022年更名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这一调整引发了关于高校命名逻辑的讨论。从名称结构看,“郑州大学”与“河南”的叠加使用,让部分人产生认知困惑——究竟是以城市命名的高校,还是代表省级层面的教育机构?这种表述打破了传统“学校所在地+学科属性”
郑州大学医学院在2022年更名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这一调整引发了关于高校命名逻辑的讨论。从名称结构看,“郑州大学”与“河南”的叠加使用,让部分人产生认知困惑——究竟是以城市命名的高校,还是代表省级层面的教育机构?这种表述打破了传统“学校所在地+学科属性”的命名习惯,甚至被网友调侃“郑州成了省”,凸显了更名后社会对其定位的模糊感。
争议的核心在于名称背后的资源博弈。有观点认为,此次更名或与新乡医学院的发展动态相关。此前,新乡医学院曾计划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这一提议触动了郑州大学在医学领域的布局。作为省内综合性强校,郑州大学将医学院冠以“河南”之名,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对省级医学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巩固,避免其他高校使用“河南”这一省级标签,从而强化自身在医学领域的主导地位。
对比其他省份的医学教育布局,“省名+医科大学”的模式十分普遍,如“安徽医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等。但河南的情况较为特殊:原河南医科大学在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成为其医学院,导致省内长期缺乏独立建制的“河南医科大学”。此次更名虽非恢复独立建制,却试图通过名称调整填补“河南”品牌在医学教育中的空白,然而叠加“郑州大学”的前缀,反而让名称显得冗长,未能完全达成预期效果。
从高校命名规范与公众认知角度看,简洁明了的命名更利于品牌传播。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直接以“北大”简称替代全称,既保留学科归属又便于记忆。反观“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过长的名称可能影响社会识别度,甚至引发对学校行政层级的误读。未来,如何在学科特色、地域属性与品牌传播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河南医学教育在整合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来源:朵朵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