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看到了“民以食为天”,也看到了中国农耕发展的历程。在遍地饿殍的近代中国,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出现,让数万万中国人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倍增,让人民群众吃饱了饭。
袁隆平用一株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端稳了饭碗,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他的贡献早已超越奖项,化作亿万人民碗中的米香。
我们所以为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从“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看到了“民以食为天”,也看到了中国农耕发展的历程。在遍地饿殍的近代中国,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出现,让数万万中国人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倍增,让人民群众吃饱了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值得全世界为之赞叹。可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却迟迟未被诺贝尔奖提名。诺贝尔奖,是一项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卓越贡献的人的奖项。于情于理,他袁隆平都有实力得到这个奖项。只可惜,终究是败给了现实。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项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获奖人士皆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贡献的知名人士。每一年诺贝尔奖揭晓的那一刻,都令世界瞩目。
发展至今,诺贝尔奖共设有6类奖项,涵盖经济、化学、文学、物理学、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和平六大类。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那可谓是名利双收。
截止到目前,中国人只有两位获此殊荣,一位是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另一位是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虽说杨振宁早在1957年时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惜的是那时他的国籍已不是中国。
诺贝尔奖能够赋予一个人足够的光环,能够让一个多年耕耘的人扬名立万。可诺贝尔奖也并不代表荣誉的最高峰,我们不能仅以此来评判一个人的真实贡献。那些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项的人们,也对祖国和人民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的问题。不仅如此,袁隆平还将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推广至全球,为全球粮食产量的增收贡献了巨大力量。客观来讲,袁隆平如此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命发展的贡献。
可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却从未被诺贝尔奖提名过。人们不禁疑惑,为何袁隆平的成果造福世界,却始终无缘诺贝尔奖呢?深究之后人们才发现,原来还是败给了现实。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那时候的中国饥寒交迫,社会动乱。自幼跟随父母颠沛流离的经历,让袁隆平对民生问题有了很深刻的感悟。
1949年,袁隆平如愿考上西南农学院,开始接受专业的农学知识教育。在学校学习的岁月是充实而又短暂的,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至湖南怀化的安江农校担任老师。在这里安江农校工作后没多久,他又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农校担任老师。
在湘西农校的任教经历,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的试验田中发现了一株异形水稻。研究后发现,原来这株水稻的子代与别的水稻有不同的性质。
这株异形水稻是自花授粉,不会性状分离,因此袁隆平推测:这株水稻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又将雌雄同蕊的雄花人为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想要人工培育出一款新的杂交品种。
第二年春天,袁隆平经过播种及观察后发现,当初推测为天然杂交水稻的那颗种子,果然是天然杂交水稻。
由此开始,袁隆平开启了更加专业化的水稻研究。七十年代初期,袁隆平发表了水稻 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七十年代中期,袁隆平带着自己的团队成功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实现了这一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在此之前,虽然日本、美国等国也做过水稻杂交的研究,但他们都认为水稻不具备杂交的优势。可想而知,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袁隆平等人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1966年,中国开始实施超级稻育种计划。此后的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水稻试验田实现了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四连跳成绩。
2019年,袁隆平90大寿。这一年,杂交水稻实现了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之上,粮食产量实现双倍增长,这是个多么巨大的民生福祉啊!
无缘诺贝尔奖
袁隆平的贡献巨大,但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与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则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诺贝尔奖的评选第一原则是“开创性”。在杂交作物领域,袁隆平并不是最早发现杂交水稻的人。
早在1963年,美国农学家Henry hank Beachell便在印度尼西亚成功完成了杂交水稻的配种。而杂交的技术,也来源于美国莱恩伯格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的细菌杂交现象。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开创性”显然不够。
其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样才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依据。但袁老的杂交水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诺贝尔奖项并无农业方面的奖项,这也是袁老无法获奖的一个原因之一。
从贡献上来看,袁隆平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是不置可否的;从现实上来看,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确实不满足诺贝尔奖评选的现实条件。
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对于袁隆平老前辈来说并不重要。毕竟,袁老最挂念的还是让更多的老百姓吃上饱饭啊!
小结:
袁隆平老前辈用自己毕生心血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倍增,这一贡献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也让国家更加稳定和谐。即便没有诺贝尔奖的光环,袁老的贡献也是世界瞩目的。
如今,袁老前辈已驾鹤西去。可纵然身死,袁老之魂永不灭。袁隆平前辈留给这个世界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中。我们的后代,也将世代传颂他一生的功德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