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人插秧机精准作业、“90后”技术人员轻点手机远程巡田、卫星遥感数据实时指导农事……5月的北大荒,春潮涌动,卫星遥感、气象监测、土壤墒情分析等“空天地”数字技术,让传统春耕焕发出“智慧新颜”。
无人插秧机精准作业、“90后”技术人员轻点手机远程巡田、卫星遥感数据实时指导农事……5月的北大荒,春潮涌动,卫星遥感、气象监测、土壤墒情分析等“空天地”数字技术,让传统春耕焕发出“智慧新颜”。
无人机与水稻插秧机联合作业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分公司水田示范区,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正沿着预设路线匀速行进。“过去10人一天的工作量,现在一台机器8小时就能完成,亩增产8%以上,成本节省50多元。”技术负责人王润泽说,通过高精度定位和AI路径规划,秧苗以株距15厘米、行距30厘米的标准被精准插入土壤,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在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智慧中心,大屏幕上正展示着“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的实时动态——卫星遥感捕捉秧苗长势、无人机巡航扫描土壤墒情、地面传感器传输温湿度数据,通过整合多源信息,系统可精准分析每块田的需水量和施肥量,预测病虫害风险,实现百万亩耕地“一地块一画像”,数据驱动决策让春耕更科学。
今年,这个分公司的智慧春耕远不止于此。在智能育秧工厂里,科技与农业实现完美融合。分公司示范推广了新的水稻育秧播种技术——“印刷播种”。这种播种方式不仅实现种子的均匀排列,还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提高了播种效率。分公司将立体育秧技术与北斗导航插秧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装备结合,打造春耕生产全链条智能化体系,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七星方案”。
“预计未来三天,气温小幅波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有阵雨。请各管理区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推进春播生产工作。”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一条条精准的“气象攻略”成为种植户春耕生产的“指挥棒”。
气象工作人员记录天气情况变化
“我们围绕各生产阶段特点,通过气象站监测地下5至20厘米各层的地温、土壤相对湿度、干土层厚度等数据,利用得到的数据,能清楚地了解土地是否能达到播种状态,合理抢抓农时,为种植户春耕春播提供科学依据。”分公司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李闯介绍道。
分公司通过“监测+预警+指导”全链条服务模式,合理开展气象监测,发挥智慧农业优势,及时了解农业小气候的变化情况,提前对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介,及时发布春耕期间气象信息,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护航春耕生产。
“你看,这片水田0~20厘米土层含水量65%,比昨日下降1.5%,正是插秧最佳窗口期。”走进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第六管理区土壤墒情监测点,技术人员王大成手持平板,轻轻点击屏幕,不到10秒,传感器采集的土壤墒情数据便呈现在眼前。
技术人员查看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数据
今年,分公司增设5套土壤墒情及养分传感设备,设置6处小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水温、地温、土壤pH值、氮磷钾含量等关键数据,以及空气中的温湿度、风速风向等信息,并通过实时数据与气象预报、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交叉比对,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了精准农事建议。
通过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分公司生产部门掌握了辖区5000余亩地不同区域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为种植户提供了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品种、合理安排轮作等农业生产活动建议130余条,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春耕的黑土地上,无人农机轰鸣、数据无声流动、新农人自信从容——科技正重新定义黑土地力量。北大荒通过“无人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全链条升级,描绘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科技春耕图”。
北大荒融媒体记者:白雪
平面编辑:杨彤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北大荒日报》
来源:猫生三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