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高中学习和初中有什么不同呢?什么样的孩子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进而爆发出惊人能量。
一年一度的中考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很多家长不免有些紧张。
一来担心孩子中考失误,进不了想进的高中或班级。二来对高中学习存在很多疑惑。
到底高中学习和初中有什么不同呢?什么样的孩子能尽快适应高中生活,进而爆发出惊人能量。
如果把中考总分定义为750分,600分基本上是及格分,少于600很难上到公办高中。
现在把分数分为三个区间:
1、680以上分区间,得分率90%+
如果你的孩子不补课,还能冲到这个区间,家长不用担心了,大概率都能进到重高,初中知识基本上都掌握了,不仅主动性很高,而且还很会学习。
这种孩子是重高最想要的孩子,到了高中差不了,要是分到一个好班级,211基本没有问题。
如果持续努力,985也在望,这个时候考验的是心态,因为重点高中高手太多,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卸力。
只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就行,不要去和顶尖高手比,这样容易泄气。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先定一个本科目标。
让孩子不断超越自己的预期,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想变得更好,这才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最好手段。
每一次进步都能让孩子感觉到是在超越自我,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
如果是靠补课补到这个分数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忍耐力已经接近极限,一旦到了高中没人扶着,脱离监督,很容易就掉队的。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经过一段高强度集训后,突然一下子放松下来,不是容易身体得病,就是状态全无的道理。
很多重高的高分选手之所以都守不住,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
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这么高的中考成绩,进入高中会所向披靡,实际上,这个成绩在重高不值一提。
现在孩子班级,就有好几个705+统招进来的孩子,已经掉到中下游了,差点就被分班淘汰出尖子班了。
这样的孩子自律性要差点,没有紧迫感,没人看着就容易滑坡。
家长要多留意,多提醒,提前规划好学习计划,不要以为中考高分到高中能无缝衔接,那就太天真了。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参加过任何校外培训班,还能达到这个成绩,说明孩子主动学习能力很不错,而且意志力也没有问题。
他们或许进不了重高,但是进入二类高中尖子班有希望。
只要能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并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合理规划时间,加上家长的关怀和鼓励,保本科冲双一流希望很大,甚至211也不是没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的孩子靠培训获得这个分数,说明天赋和主动性都不够,基本上是家长或培训班推着孩子往前走。
这样的孩子,到了高中很容易松懈,没人盯着自己,就要放飞自我。
因此,绝大多数都会往下掉,保本科的可能性很大,但想往上冲的概率很小。
事实告诉我们,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很难改变,初中之前调不过来,到了高中想调已经为难了。
大部分被现实狂虐的家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看着希望越来越小,自己无能为力。
关键是,为了这个高中,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很大了,失望是难免的,有情绪也很正常。
属于这类孩子的家长注意了,利用好中考后的这个暑假,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而不是硬灌。
灌只能灌前面一章,最多两章,自己不主动推进,到了后面一样跟不上。
很多孩子第一次考试还能130左右,越往后分越低,甚至掉到100以下。
这类孩子不管是什么情况,进入高中都很难有大爆发。
首先,这个分数大概率已经离开第二梯队的高中,属于中流高中水平,这个大家应该清楚,这样的高中成色就摆在那里,能到本科已经不容易了。
其次,650不到,说明初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想在高强度的高中跟上节奏很难,加上时间紧凑,但凡安排不合理,当天的内容都消化不了,不要说提前预习了。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孩子,会突然觉醒,但是在这样的高中,上限比较低,保本科冲个双一流是有可能的。
要靠死补都突破不了650分,说明学习能力很一般,这个时候就看家长能不能盯牢。
否则,上去被淘汰出局的概率很大,基本上都属于分母的角色。
调整好了能保本科,可能还是民办本科。这类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
说得难听一点,这个级别的孩子,就是普高率提高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大学扩招的直接受益者。
全国平均本科率约为45%,只有前面20%是本来就有大学可上的孩子,后面25%的本科生,绝大多数是民办本科,这个逻辑大家懂的。
当然,作为家长,不管孩子上到什么样的本科,都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坦然接受就好,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高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只是普遍现象和规律,不能排除特例。
高考是天赋+自律+耐力+心态+家长情绪价值的综合比拼,除了孩子自身的因素外,家长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不能提供知识的帮助,但可以尽可能的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以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切勿产生内耗,家长学会忍、熬、夸,其他的交给孩子吧!
来源:苏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