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冰箱里放那么久,还有营养吗?我给小轩冲了奶粉,他喝得挺香的。"
"妈,您把我的母乳都倒了?"林思颖站在厨房门口,脸色铁青。
我手中的奶瓶差点掉在地上,支支吾吾地解释:
"那个...冰箱里放那么久,还有营养吗?我给小轩冲了奶粉,他喝得挺香的。"
林思颖深吸一口气,走近我,眼神里既有愤怒又有失望。
她对我说了三句话,每一句都像一记耳光打在我脸上,我站在原地,只觉得天旋地转,浑身发抖。
我叫周淑兰,今年52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我和老伴赵建国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他是村里有名的瓦匠,手艺好,人也老实。
我们夫妻俩一辈子勤勤恳恳,没什么大志向,就想把儿子赵明远培养成才。
赵建国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临走前给我留下了一个金手镯作为传家宝。
"淑兰啊,这手镯是我娘传给我的,现在我传给你。"
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说,"以后你再传给明远的媳妇,咱们家的女人代代相传。"
我把这金手镯看得很重要,只有过年才戴一天。
我和老赵这些年省吃俭用,好不容易在村里盖了一栋小楼房。
房子只有两层,在村里也算是不错的住处了。
"淑兰,咱家现在总算是有个像样的房子了。"赵建国站在新房前,脸上满是高兴。
"是啊,老赵,这都是你的功劳。"我拍了拍他布满老茧的手。
儿子赵明远从小就聪明,学习特别好。
村里老师夸他,说他将来有出息。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我们更加省吃俭用。
赵建国常年穿着那件补了又补的棉袄,不舍得买新的。
"爸,妈,我考上上海大学了!"那天,明远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回家,高兴得像个孩子。
赵建国听到消息,眼圈都红了,马上掏出了藏在米缸下的存钱罐。
"儿子,这是爸妈这些年存的钱,你拿去上学用吧。"
我们夫妻俩都是靠自己的双手生活,没有高文凭,但懂得什么是责任。
明远在上海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过了两年,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们,他有了对象,是个贵州姑娘,叫林思颖,在大学里读博士后。
"博士后?"我有点懵,"那是干什么的啊?"
"妈,那可是很厉害的人才,比一般大学老师还高呢!"明远在电话那头很骄傲地说。
我和赵建国特别高兴,儿子能找这么有出息的对象,我们做父母的脸上也有光。
02半年后,明远带林思颖回家见我们。
我特意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请村里最好的厨师来家里做了一桌子菜。
"妈,您太客气了,家常便饭就好。"明远看到这么多菜,有点不好意思。
"第一次见儿媳妇,怎么能随便呢?"我笑着说。
当林思颖站在我面前时,我紧张得手都不知道放哪儿好。
她看起来很有气质,说话也很有礼貌,但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距离感。
"阿姨好,这是我给您带的礼物。"林思颖递给我一个精美的礼盒。
我接过礼盒,打开一看,是一套名牌化妆品。
这在村里可是稀罕物,平时我连普通的护肤品都舍不得用。
"谢谢,谢谢,太贵重了。"我连忙道谢。
吃饭的时候,林思颖很少说话,只是礼貌地回答我们的问题。
她的举止很优雅,吃饭也很斯文,和我们这些农村人截然不同。
"思颖啊,你在大学里是教书的吗?"赵建国好奇地问。
"不是,叔叔。我是做科研的,主要研究生物技术领域。"林思颖简单地解释道。
我和赵建国听了似懂非懂,只知道那一定是很高深的工作。
婚礼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举行,很是热闹。
村里人都来了,大家都说我们家儿媳妇漂亮有文化,是个好姑娘。
"建国,你家可真是祖坟冒青烟啊,儿子这么出息,儿媳妇又这么好。"村长拍着赵建国的肩膀说。
赵建国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不停地给大家倒酒。
彩礼的事,我们也没多计较。
虽然18万在村里算是高的,但我们觉得值得。
林思颖家境也不错,他们也给了不少嫁妆。
婚后,明远和林思颖回了上海。
他们刚开始是租房子住,但很快就打电话说想买房。
"妈,上海的房子太贵了,我们手头的钱不够付首付。"明远在电话里说。
"需要多少钱?"我问。
"首付至少要一百万。"明远的声音有些犹豫。
听到这个数字,我和赵建国都吓了一跳。
在我们村里,一百万可以盖好几栋房子了。
"儿子,这么多钱,我们哪儿有啊?"我担忧地说。
"妈,我知道你们没有这么多,但如果能帮忙出一部分,我们就能凑够首付了。"明远解释道。
我和赵建国商量了几天,决定拿出所有积蓄来帮儿子。
我们这些年攒了50万,还不够,又跟亲戚借了一些,还向信用社贷了款,最终凑了80万给儿子。
"儿子,这是我们能拿出的所有钱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我把钱转给了明远。
"妈,爸,谢谢你们!等我以后挣钱了,一定会还给你们的。"明远感激地说。
"不用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在上海安家,我们也放心。"赵建国说。
虽然我们掏空了积蓄,还背上了债务,但看到儿子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我们心里还是很满足的。
03半年前的一个晚上,明远打来电话,说林思颖生了个儿子,取名赵小轩。
"太好了!"我激动得手都在抖,"是男孩还是女孩?"
"妈,我刚说了是儿子啊。"明远笑着说。
"对对对,奶奶糊涂了。"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嘴里念叨着,"我周淑兰也当奶奶了。"
我特别想去上海看看小孙子,但因为赵建国那时候在县城的工地上干活,我走不开,只能通过视频看看小轩。
"妈,等忙完这阵子,您和爸一起来上海住几天吧。"明远在视频里说。
"好啊,等你爸这边工作忙完,我们就去。"我高兴地答应了。
可惜,一直到小轩满六个月,我和赵建国都没能抽出时间去上海。
一来是家里的农活多,二来是赵建国的工作也走不开。
我每天都盼着能早点见到小孙子,常常做一些小衣服、小鞋子,准备送给他。
"老赵,你看这个小帽子,给小轩戴上一定很可爱。"我拿着自己缝制的小帽子给赵建国看。
"嗯,不错,不错。"赵建国看了看,笑着点头。
终于,在小轩快满七个月的时候,明远又打来了电话,但这次语气有些着急。
"妈,思颖的产假快结束了,她需要回实验室工作。我们想请您来上海帮忙带带小轩,现在他才九个月。"
我听了很犹豫。
虽然很想见孙子,但家里的农活也多,赵建国还在县城的工地上干活。
"要不让思颖她妈来带吧?或者你们把孩子送回老家,我在这边带?"我试着提建议。
电话那头明远的语气明显不满了:"妈,思颖她妈身体不好,哪能来?再说了,把孩子送回农村,条件也跟不上啊。如果您不来,我们只能把孩子送高级托儿所了。"
我一听就急了:"托儿所哪有亲人带得好啊?那么小的孩子,需要的是亲情。"
明远在电话里叹了口气:"妈,我也不想送托儿所,但实在没办法。
思颖的工作很重要,她的研究项目刚到关键阶段,不能停下来。我的工作也很忙,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
我和赵建国商量了几天,最终决定让我去上海帮忙带孩子。
"淑兰,你就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赵建国支持我的决定,"好好疼疼咱孙子,别委屈了自己。"
"可是家里的活..."我还有些担心。
"家里的活我来干,你就把心放在孙子身上。"赵建国坚定地说。
看着赵建国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也就放心了。
其实,我心里也特别想去看看小孙子,抱抱他,亲亲他。
出发前,我准备了不少老家的特产:自家腌的咸鸭蛋、风干的腊肉、新鲜的蔬菜。
农村人就是这样,见面总要带些土特产,表示心意。
我还从柜子底下取出一万块钱,准备当作见面礼。
这钱是我这些年攒下的,本想着给自己养老用,现在看来,给孙子更重要。
"老赵,你说这一万块够不够?"我有些不安地问。
"应该够了吧,咱们也不富裕,尽心意就行。"赵建国叹了口气。
我把钱装进红包,又仔细检查了行李,确保没有遗漏什么。
临行前一天晚上,村里的几个老姐妹来给我送行。
她们带了些自家做的小点心,说是让我带给小孙子尝尝。
"淑兰,上海可是大城市,你去了可要小心啊。"王大姐叮嘱我。
"是啊,听说上海的规矩多,你可别犯错了。"李婶也说。
我点点头:"我会小心的,就是去帮忙带孙子,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第二天一早,赵建国送我去了镇上的汽车站。
我坐汽车到县城,再转火车去上海。
"到了给我打电话。"赵建国站在站台上,目送我上车。
"知道了,你也保重。"我挥挥手,踏上了去上海的旅程。
坐在火车上,我心里又激动又忐忑。
激动的是终于要见到小孙子了,忐忑的是不知道在上海那样的大城市,我这个农村老太太能不能适应。
车窗外,乡村的景色渐渐远去,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我看着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心里想着即将见到的小孙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小轩啊,奶奶来看你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04到达上海的那天,天气很闷热。
我提着大包小包走出站台,四处张望,没看到明远的身影。
我掏出手机,拨通了儿子的电话。
"妈,对不起,我今天加班,没法去接您。您打个出租车到家吧,地址我发您手机上了。"明远语气匆忙。
我有点失望,但也理解儿子工作忙。
我只好自己打车。
好在司机很好,帮我把行李放进后备箱,还详细询问了我的目的地。
"大妈,第一次来上海吧?"司机友善地问。
"是啊,来看我孙子。"我笑着回答。
"来看孙子啊,那您肯定很高兴。"司机说着,又给我介绍了一路上海的风景。
听着司机的介绍,我才知道上海这么大,这么繁华。
看着窗外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不禁感叹城市生活的便利。
"老家的年轻人都往城里跑,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吧。"我心里想着。
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到了儿子家。
这是一栋高高的公寓楼,电梯直接到家门口,我还是第一次坐这么高的电梯,心里直打鼓。
林思颖开了门,见到我时表情有些勉强。
她看了看我手中的土特产袋子,微微皱眉。
"妈,您坐了那么久的车,先洗个澡吧。这些东西..."她指了指我带来的土特产,"上海这边什么都有,您不用特意带这些的。"
我有些尴尬地站在门口,急切地向屋内张望:"孙子呢?我想看看小轩。"
林思颖挡在我面前:"妈,您先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吧。小轩现在正睡觉呢,而且他比较敏感,您刚从外面回来,身上有细菌,最好洗完澡再抱他。"
我愣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个不受欢迎的客人。
但我没说什么,点点头,跟着林思颖进了客房。
客房很干净,床上用品看起来都是新的。
林思颖给我准备了浴巾和洗漱用品,还告诉我怎么用淋浴。
"妈,您先休息一下吧,有需要就叫我。"林思颖说完就出去了。
我看着这陌生的环境,突然有些想家。
在老家,虽然条件差一点,但至少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洗完澡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孙子。
这时,我想起了带来的红包,赶紧从包里取出来。
"思颖啊,这是奶奶给小轩的见面礼。"我把装着一万块钱的红包递给她。
林思颖接过红包,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谢谢妈。小轩刚醒,您可以去看看他了。"
终于,我见到了我的小孙子。
他躺在精致的婴儿床上,白白胖胖的,正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
"小轩啊,奶奶来看你了。"我激动地伸手想抱他。
林思颖在一旁指导:"妈,抱孩子要先洗手,而且要这样抱,支撑他的头部。"
我照着她说的做了,小心翼翼地抱起小轩。
孙子在我怀里咯咯笑,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小轩很可爱,眼睛像明远,鼻子像林思颖。
他对我这个陌生的奶奶似乎很好奇,小手不停地摸我的脸。
"小轩真可爱。"我逗着孙子,心都要化了。
林思颖在一旁看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很喜欢您呢。"
晚上,明远下班回来了。
我做了一桌子菜,有腊肉炒笋、红烧排骨、清蒸鱼,都是我拿手的家常菜。
"妈,您太客气了,做这么多。"明远看着满桌菜,有些惊讶。
"第一天来,高兴嘛。"我笑着说,顺手舀了一勺清淡的鱼汤,想喂给坐在婴儿椅上的小轩尝尝。
"住手!"林思颖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把我吓了一跳。
"妈,这孩子才九个月,不能吃这种成人的食物,对他肾脏发育不利!"
我尴尬地收回勺子:"就一点点汤水,没关系的..."
"妈,您听思颖的吧。"明远在一旁劝道,"思颖读了很多育儿书,懂科学育儿。您没文化,不懂这些。"
"没文化..."这句话像针一样刺进我心里。
我默默放下勺子,埋头吃饭。
05饭后,林思颖把我叫到她书房,给我看了一个详细的育儿计划表。
"妈,明天我上班后,您照着这个表格喂小轩,每隔三小时喂一次母乳,这里有我提前挤好的,放在冰箱里。"
我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表格和说明,只觉得头大。
实话说,我识字不多,那些繁琐的说明我根本看不懂。
"思颖啊,孩子饿了就喂呗,渴了就喝水,困了就睡,有啥那么复杂的?"我试着说。
林思颖摇摇头:"妈,现在科学育儿不是这样的。必须按时定量,养成好习惯。"
她又详细向我讲解了表格的内容,什么时间该喂奶,什么时间该睡觉,什么时间该玩耍,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还有,妈,小轩不能随便吃东西,他现在正在添加辅食阶段,只能吃这些。"林思颖指着表格上列出的食物说。
我点点头,但心里觉得这也太麻烦了。
在农村,孩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有这么多讲究。
林思颖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又补充道:"妈,现在的育儿理念和以前不一样了。按照科学方法来,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我没有反驳,只是点点头。心里想着,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做吧。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天的经历。
上海的生活确实和农村不一样,这里的人做事都很有规矩,就连带孩子也这么复杂。
"希望我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好好照顾小轩。"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二天早上,林思颖和明远都出门上班了。
家里只剩下我和小轩。
我试着按照林思颖的嘱咐,照着那个表格带孩子。
可小轩上午突然哭闹起来,怎么哄都不行。
我翻看表格,发现按计划还有一个小时才该喂奶。
"肯定是饿了。"我凭经验判断,决定提前喂他。
我打开冰箱,看到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几个装有母乳的小瓶子。
我拿出一个,正要加热,突然想起农村的老话:冷的东西对孩子肚子不好。
"这冰箱里放了那么久,怎么会有营养呢?"我自言自语道,决定不用这些母乳了。
我在厨房找了找,发现了林思颖准备的奶粉和奶瓶。
我按照自己带孩子的经验,冲了一瓶奶粉给小轩喝。
小轩喝完奶粉后,果然不哭了,很快睡着了。
我看着熟睡的孙子,心里很满足。
"看吧,奶奶的办法也很管用。"我心里想着。
我又看了看冰箱里那些母乳,摇了摇头,最终决定把它们都倒掉。
"奶粉多方便啊,干净卫生,还不用放冰箱。"
我把那些母乳一一倒进了厨房的水槽里,心里觉得这样做更好。
上午,我带着小轩在家里玩。
他很活泼,喜欢抓我的手指,还会咯咯地笑。
我给他唱老家的童谣,他似乎很喜欢,摇头晃脑地跟着节奏动。
"小轩真聪明,这么小就会跟着音乐动了。"我开心地逗着孙子。
中午,我给自己做了简单的午饭,然后按时给小轩喂了奶粉。
他吃得很香,喝完还打了个奶嗝,我轻拍他的背,帮他消食。
"奶奶带过那么多孩子,知道怎么照顾你。"我亲了亲小轩的脸蛋,把他放进婴儿床里午睡。
下午三点,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怀里抱着睡熟的小轩。
突然,门锁转动的声音响起,林思颖提前回来了。
06林思颖一进门就直奔冰箱,打开后愣在那里。
"妈,我的母乳呢?"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哦,我倒掉了。"我实话实说,"冰箱里放那么久,哪有营养啊?我给小轩冲了奶粉,他喝得挺好的。"
林思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然后迅速涨红。
她快步走到我面前,一把夺过我手中的奶瓶扔进垃圾桶。
"您知道我挤这些奶有多辛苦吗?"她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发抖,"您怎么能擅自做主?"
我也有些急了:"孩子喝了这么多年奶粉,不都好好的吗?你看村里的孩子,哪个不是..."
林思颖深吸一口气,打断了我:"妈,请您听我说。"
接着,林思颖说的话让我当场呆住了...
她站直身体,一字一句地说道:"根据最新的儿科研究,母乳中含有的抗体和活性物质是奶粉无法替代的,您的行为可能影响了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
我还想辩解,她又接着说:"您的育儿方式来自经验,而我的方法基于科学研究数据,我们需要尊重科学而非盲目依赖传统。"
她看着我的眼睛,语气坚定:"在我家中,我希望您能遵守我设定的规则,如果您认为无法接受这些育儿方式,我们可以考虑其他解决方案。"
这三句话像三记耳光,打得我头晕目眩。
我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个没用的老人,像个外人。
小轩似乎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在我怀里醒来,哇地一声哭了。
林思颖立刻从我手中接过孩子,头也不回地进了卧室。
我呆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来上海的这些天,我处处小心,却还是犯了大错。
林思颖的话虽然难听,但我知道她是为了孩子好。
只是她的态度太强硬了,让我感到很受伤。
"我到底该怎么做呢?"我坐在沙发上,心里很乱。
过了一会儿,林思颖从卧室出来,小轩已经不哭了,正在她怀里安静地玩玩具。
"妈,对不起,我刚才语气重了。"
林思颖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但我希望您能理解,我对小轩的喂养有自己的计划。"
我点点头:"我知道你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我不懂这些科学的东西。"
林思颖叹了口气:"我理解。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您可以问我,不要自己做决定,好吗?"
"好。"我勉强笑了笑。
接下来的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林思颖坐在一旁看书,偶尔低头逗逗小轩。
我则坐在另一边,看着窗外发呆。
晚上,明远回来后,林思颖把事情告诉了他。
明远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妈,您怎么能这样啊?思颖的母乳多宝贵啊!"他责备道。
"我不知道啊,我就是觉得奶粉方便..."我低声辩解。
"不知道?那您也不能自作主张啊!"明远的语气比往常重了许多。
见明远这样维护妻子,我心里更加难受。
我站起身,回到了客房,拨通了赵建国的电话。
"老赵,我想回家..."我哽咽着说。
"怎么了?"赵建国担忧地问。
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电话那头的赵建国沉默了一会儿,说:
"淑兰,咱们是农村人,没见过世面,有些事情不懂也正常。你别急着回来,再试试,为了孙子。"
"可是我在这里处处碰壁,他们觉得我什么都不懂,连带孩子都不会。"我委屈地说。
"傻话,谁比你会带孩子?你一个人把明远拉扯大,他现在不是挺好的吗?"赵建国安慰我,"你就把心放宽一点,慢慢适应,总会好的。"
听了赵建国的话,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但还是决定第二天就离开。
我默默收拾起行李,准备一早就订票回老家。
这时,明远敲门进来了。他看到我在收拾行李,叹了口气。
"妈,您这是要走?"明远问道。
"嗯,我在这儿帮不上忙,还添乱。"我擦了擦眼泪。
明远坐到我身边:"妈,您别这样。思颖她是有点直,但也是为了小轩好。"
"我知道,我没怪她。"我低声说,"我就是觉得自己没用,连个孩子都不会带了。"
明远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妈,您和思颖都有错。她太强势,不尊重您的经验;您太固执,不理解她的担忧。你们都是为了小轩好,为什么不能互相理解呢?"
我没有回答,只是继续收拾东西。明远见状,摇摇头离开了房间。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想到马上要离开刚见面不久的孙子,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但留下来的话,面对林思颖,我又觉得无地自容。
"也许回家是最好的选择吧。"我对自己说,最终决定明天一早就走。
夜深了,家里一片寂静。
我悄悄起床,来到小轩的房间,看着熟睡的孙子,轻轻地吻了吻他的额头。
"奶奶要走了,小轩要健康长大啊。"我低声说,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
这一刻,我特别怀念村里的日子。
在那里,邻居们互相照应,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
在城市里,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远了。
"淑兰啊淑兰,你这是何必呢?"我自言自语道,"为什么非要来这大城市受这份罪?"
我轻轻关上房门,回到自己的房间,继续收拾行李。
明天一早,我就要离开这个让我感到陌生的地方。
07第二天一早,我刚起床,门外就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吧。"我以为是明远,没想到推门进来的是林思颖。
更让我意外的是,她手里捧着一个小杯子,里面是我喜欢的老家米酒。
那是我带来的土特产之一,没想到她还记得。
"妈,喝点米酒暖暖身子。"林思颖的语气比以往柔和多了。
我接过杯子,有些不知所措:"谢谢..."
林思颖坐到了床边,我这才注意到她手腕上戴着那个金手镯——我婆婆传给我的那个。
"妈,明远告诉我这个手镯的故事了。"林思颖轻轻摩挲着金手镯,"他说这是家族的传家宝,从您婆婆传给您,又传给了我。"
我点点头,没说话,心想这手镯看来是明远给了她。
"昨晚我想了很久,"林思颖低头看着手镯,"我的态度确实太专横了。我向您道歉。"
我没想到她会道歉,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但是妈,"林思颖抬起头,看着我的眼睛,"科学育儿确实很重要。我不是在故意为难您,我只是担心小轩的健康。"
她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些图片:"这是母乳和奶粉在显微镜下的对比。您看,母乳里含有活细胞和抗体,这些东西奶粉里没有。"
看着那些图片,虽然我不太懂,但也能看出确实有很大差别。
"我昨晚查阅了大量研究文献,"林思颖继续说,"发现农村育儿经验中也有不少科学依据。比如您说的按需喂养,现在很多儿科医生也在提倡。"
我惊讶地抬头看她:"真的吗?"
"是的。"林思颖点点头,"我想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既尊重科学,也不忽视传统经验的价值。"
说着,林思颖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和一个小巧的电子设备。
"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图文育儿书,里面全是插图,很容易理解。这个是语音播放器,里面录了一些育儿知识,您可以听。"
看着林思颖的诚意,我感动得眼眶湿润。
昨天那个咄咄逼人的媳妇,今天变得如此体贴。
"思颖,谢谢你。"我握住她的手,"其实我也想学习这些新知识,只是不知道从何学起。"
林思颖笑了:"妈,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您教我农村的实用经验,我教您现代育儿知识。"
我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这样,我们一周学习现代育儿知识,一周您学我们农村的经验,互相交流?"
"这个主意太棒了!"林思颖眼睛一亮,"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林思颖又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妈,昨晚我重新做了一个育儿计划表,里面结合了您的一些建议。比如,适当增加了喂奶的次数,因为您说宝宝会饿。"
我接过那张纸,看到上面的内容确实简单了许多,还有图示说明,我一看就懂。
"这样可以吗?"林思颖问道。
"当然可以。"我笑着点头。
林思颖又拿出了一个小册子:"这是我整理的一些育儿问题,我想听听您的经验。比如,宝宝晚上哭闹不止,您有什么办法?"
"这个简单,"我马上回答,"可能是肚子疼,用热毛巾轻轻敷肚子,然后轻拍背部,宝宝很快就会安静。"
林思颖认真地记下了我的话:"这和书上说的一样,热敷可以缓解肠绞痛。看来老人的经验确实有科学依据。"
我们聊了很久,交流了各自的育儿观念。
我发现林思颖其实是个很好学的人,她不是固执己见,只是对科学有种近乎狂热的信仰。
"妈,您打算回老家吗?"临走前,林思颖问我。
我摇摇头:"不了,我想留下来,和你一起照顾小轩。"
林思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就这样,我决定留下来,和林思颖一起探索科学育儿和传统经验的结合之道。
08接下来的日子,我和林思颖建立了全新的相处方式。
每天早上,她会花半小时教我使用那个语音播放器,让我听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
"妈,您听,这个专家说母乳里的抗体会随着婴儿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所以很重要。"林思颖耐心地解释道,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我也学会了按时喂奶、科学添加辅食。
在林思颖的指导下,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食物不适合婴儿食用。
"原来盐分对宝宝的肾脏有负担,怪不得不能吃咸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地说。
林思颖点点头:"是的,宝宝的肾脏还没发育完全,不能过滤过多的盐分。"
我也把自己多年带孩子的经验传授给林思颖,那些在农村流传了几代人的智慧。
"思颖啊,农村老人说,孩子睡前摸摸肚子,如果肚子凉就容易肚子疼,要多盖点被子。"我一边给小轩掖被角,一边说道。
林思颖将信将疑,但还是试了试。
果然,有一天晚上小轩睡觉前肚子有点凉,她多盖了点被子,孩子一夜安睡。
"妈,您说的真有道理!"林思颖惊讶地说,"我查了资料,确实婴儿体温调节不好,肚子受凉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我们的相处越来越融洽,林思颖也不再那么强势,会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再固执己见,愿意学习新知识。
小轩在我们共同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越来越可爱。
他已经会叫"妈妈"了,也会模糊地发出"奶奶"的音节,每次听到他叫我,我心里就像灌了蜜一样甜。
"小轩真聪明,这么小就会叫人了。"我骄傲地说,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林思颖笑着点头:"是啊,他语言发育得很好,这和您每天给他讲故事有关。"
我和林思颖开始配合默契。
她上班前,会给我详细说明当天的育儿计划;我则负责执行,同时也会根据经验适当调整。如果有什么不确定的,我会拍照发给她,请她指导。
"妈,您看小轩脸上这个红点,是过敏吗?"有一次,林思颖担忧地给我看小轩脸上的红点。
我仔细看了看:"不是过敏,是长牙引起的,农村叫'牙疹',一会儿就好了。"
果然,第二天红点就消失了,林思颖很惊讶:"您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
"经验嘛,我带过那么多孩子,这种小事一看就知道。"我笑着说,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
明远看到我和林思颖的和解,十分欣慰。
一个周末,他特意请了假,带全家去公园野餐庆祝。
"看到你们相处得这么好,我真的很高兴。"明远看着我和林思颖一起照顾小轩,脸上满是笑容。
公园里,我们铺开野餐垫,林思颖拿出精心准备的食物。
我也带了自制的小点心,是按照农村的方法做的,但材料都是林思颖按照科学配比选的。
"妈,这个点心太好吃了!"林思颖尝了一口,赞不绝口,"您得教我怎么做。"
"简单,回家我教你。"我开心地答应,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
林思颖的实验室同事来做客时,看到我们的育儿方式,都很惊讶。
"思颖,你结合传统和现代的育儿方式真有意思,我从来没想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这么完美结合。"她的同事称赞道。
林思颖骄傲地搂着我的肩膀:"这都是我婆婆教我的,她有很多实用的经验。"
听到媳妇这样夸我,我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我和赵建国决定卖掉一部分田地,在上海郊区租个小房子,成为"候鸟式"祖父母。
"老赵,要不咱们卖掉一部分田地,在上海郊区租个小房子吧?这样就可以两地往返照顾孙子,也不耽误农活。"我提议道。
赵建国考虑了一下,点头同意:"行,咱们成'候鸟'也挺好,城里乡下两头跑。"
我们农忙时回老家,闲时就来上海帮忙带小轩。
"妈,您看这个app,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情况,给出最佳种植方案。"林思颖给我演示。
我惊讶地看着手机屏幕:"现在种地都这么科学了?"
"是啊,科技改变生活嘛。"林思颖笑着说。
林思颖在实验室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方向,她开始研究中国传统育儿智慧中的科学价值。
"妈,您看这个。"她兴奋地说,"我发表了一篇关于传统育儿智慧的论文,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认可。"
我接过那份文件,虽然看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但看到文章开头的致谢部分,写着"特别感谢我的婆婆周淑兰女士,她的传统育儿经验为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的眼眶湿润了。
我也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查询育儿知识,每次回老家,都会在村里妇女中传播科学育儿理念。
"你们看,这就是科学添加辅食的方法。"我拿着手机给村里的年轻妈妈们讲解,她们都惊讶于我的变化。
"淑兰,你现在可成'专家'了啊。"村里人笑着说。
"不是我厉害,是我儿媳妇教得好。"我骄傲地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在小轩一周岁生日那天,林思颖特意准备了一桌农家菜,邀请我教她做家乡的传统美食。
"妈,您教我做这个红烧肉吧,小轩特别喜欢。"林思颖系上围裙,跟我学做菜。
我一边教她做菜,一边说着带孩子的经验。林思颖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我们的家庭已经找到了城乡文化的平衡点,科学与经验也得到了完美融合。
林思颖不再固执己见,我也学会了接受新事物。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把小轩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
小轩在我们的共同照顾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他既有现代科学育儿的保障,又有传统经验的滋养,两全其美。
那个金手镯,也真正成了连接我们三代女人的纽带,传递着家族的爱与智慧。
就像林思颖常说的那样:"传统与现代并不冲突,它们可以完美结合,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来源:育娃妙招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