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0年前,“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让他与雷锋精神结缘,以此为起点逐渐走上红色收藏之路;50年后,他带着大半辈子的收藏开办展览,深入社区、学校,宣传雷锋精神……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大古城子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展出“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主题收藏展览,其中大部
赵振金带着大半辈子的收藏开办展览,深入社区、学校,宣传雷锋精神,接待了4000余人次参观学习。
50年前,“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让他与雷锋精神结缘,以此为起点逐渐走上红色收藏之路;50年后,他带着大半辈子的收藏开办展览,深入社区、学校,宣传雷锋精神……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大古城子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在展出“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主题收藏展览,其中大部分展品来自赵振金的收藏。“我从小喜欢红色题材物品,收藏了1万多件,希望将它们展示出来,让大家参观学习。”筹备了此次公益展览的退休民警赵振金说。
一篇日记播下种子
“今天下午我在保养汽车,突然天下大雨。我正在盖车的时候,见到路上有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熟悉《雷锋日记》的人都知道,上面写的是“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让赵振金第一次知道了雷锋。
1973年,10岁的赵振金从父亲手中接过一本《雷锋的故事》,书中写雷锋将大嫂和孩子送回家后,就匆匆赶回了部队。当时的赵振金不禁想:大嫂和孩子们后来怎么样了?雷锋的故事从此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983年7月,20岁的赵振金成为沈阳市公安局新城子分局望滨派出所的户籍民警。派出所辖区内共12个村,年轻的赵振金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就骑着自行车挨村挨户跑。一天,他来到章子沟村,闲聊时村书记徐玉章的一句“雷锋到过咱们村”引起了赵振金的注意。原来,日记中的“大嫂”叫纪玉春,是章子沟村里老徐家的儿媳妇。遇到雷锋那次,她带着孩子从哈尔滨来沈阳探亲,在铁岭市横道河子乡下车,遇到了雷锋。雷锋与她在雨中走了两个小时,步行8公里到达章子沟村。后来,赵振金在辖区内的黑林子村,又结识了雷锋生前经常关心和帮助的田大娘一家,并与田大娘一家成为好朋友。
“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读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雷锋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是榜样、偶像,但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听完这些故事才知道,原来雷锋与我工作的地方还有这么深的渊源,我一下子觉得和他的关系拉近了。”这些人真实地生活在赵振金身边,让他觉得从小就崇敬的榜样就在身边。10岁时埋下的种子,慢慢在心里绽开了花。从那之后,寻访雷锋足迹、收集雷锋资料成为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万件藏品凝聚初心
从一枚徽章,到一张光盘;从一份报纸,到一本杂志……几十年里,赵振金看到与雷锋相关的物品就留起来,还悉心收藏了党史、宪法、工业、劳模等资料物品。退休后,赵振金又投身到雷锋精神宣讲中去。
在宣讲中,赵振金发现很多群众、党员、学生不满足于讲座内容,想看到更多资料、照片等实物,“办一个展览”的想法在他脑中徘徊多年。2023年3月,在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党工委、大古城子村党支部的支持下,赵振金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赵振金听收藏者们说过,1963年黑龙江一份报纸刊登过“大嫂”纪玉春的报道,但由于年代久远,报纸名称和日期不详。在章子沟村村民的帮助下,赵振金联系上了当年“大嫂”手中牵着的孩子、在甘肃生活的徐福斌,得知这份报纸是1963年3月15日出版的《黑龙江日报》。2023年12月,赵振金辗转拿到那份报纸。“摸着发黄的纸张,我觉得从10岁起与雷锋精神结下的缘分得到了续写。”赵振金说。
小小展馆传递薪火
雷锋在辽宁生活了1370天,虽然各大展馆关于雷锋的展览十分丰富,但民间收藏作为重要补充,可以从另一视角讲述雷锋故事。
今年3月5日,“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主题收藏展览开展,以雷锋在辽宁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城市为主线,还原他的活动轨迹。记载了“大嫂和孩子”后续的报纸、10岁时父亲送的《雷锋的故事》等资料都作为重要展品陈列在展柜里。这些藏品曾记录了他的人生,现在则激励了往来的群众。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